对于老师这个词的记忆,最早来自我在西安幼儿园的那段时光,一个庞大的身影,有着热情洪亮的大嗓门,一个温暖的怀抱,这些点滴勾勒,就是我对“温暖”这个词最初的记忆,这点记忆来自幼儿时最深刻的印象,一个胖胖的,在我爬楼梯时,轻轻将我抱起的幼儿园老师的镜头,这个镜头镌刻进了我的人生,给了我最好的“爱”的启蒙。
再后来,生命中会留下一些老师的印迹,有些老师的“爱”有些老师的“麻木”都让自己获得不同成长,当然,心内感激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对我们付出“爱”的老师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就是我的人生。
我的梦想就是“你”,当一个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你”,而不是成为被学生诟病给学生造成创伤的“你”!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学校一个岗位,培养一批又一批不同时代的学生,若干年后,万千学生云集还能在母校找到已经退休的我。
我是一个被人铭记的“流浪的老师”。
自从有了女儿,我的足迹遍布各年龄段的教学,岗位也随着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变换着,很多课是业余去做,有些是付费给我的,有些是为了女儿纯公益的,再后来,正规的教学岗位已不能满足我的“流浪之心”,所以,我想尽办法跳出来(此处再次感谢我家老赵费尽心思的帮助),为了完成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去爱更多的孩子”!
“为人师,不能误人子弟”这是我为师生涯对自己的刻板条律,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老师”工作,我都谨记这个条律。
不能误人子弟,首先就要了解“人子弟”,因材施教,这是做老师的最基本功课,最本分事情。
可惜,如今很多“老师”已经忘掉了这件最基本功课,也变得“唯利是图”,参与了“机器生产”学生模式!
在正规学校做老师时,我也从不逼着学生必须把我教的学科考好,而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常常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鼓励他们“从长计议”,为未来发展而学习。
后来在各培训机构如英语培训、音乐舞蹈艺术培训、各企业公司父母课堂做的时候,我和很多父母交流我的观念和育子理念,希望家长们在盲目的兴趣班选择方面,能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孩子的未来储备些“成人后的能量”,为孩子的未来添点精神愉悦的“法器”,而不是把“兴趣班”强压在孩子身上,成为另类攀比的功利行为,导致父母孩子陷入花钱买焦虑的怪圈。
常常有家长得知我又转战“战场”时,最“诟病”我的一句话是,“那我家宝贝以后会很想路老师,怎么办啊”
每每这句话都会深深打动我,孩子们的爱是最没水分的,也为自己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而欣慰。
一切从“爱”,从长计议的因材施教,都会对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请从初相遇时的一个笑脸,一句暖心的话,一抹理解的眼神……开始。
成为老师,不止是职业!
更重要的是“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