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1.细节
细节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比如形容天气,有人写“今天好冷,气温很低”,有人写“我一出门就冷得起了一身鸡皮”。显而易见,后者更加形象,让人感同身受。
充实细节可从多方面入手,谈感受,用比喻,用排比……最多的还是动作和对话。
2.动作
描写人物,可从对话和动作这两个方向的细节入手。这两点均有利于反应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比如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壮,动作敏捷。平铺直叙的描写可能是“他身材高大,有力气”,但稍微具体的描述可让读者能更形象地感知到他有多强壮,比如“他随手一提,往上一轮,一百来斤的大米便扛在了肩头上,嘴里还说着笑话,没见一丝气喘”。
3.对话
对话的作用毋庸置疑,可以利用人物表达出作者要介绍的背景和内容,如果是小说的话也可以通过人物之口交代剧情的发展。
下面的段落节选自我的一篇文章《宝贝,到站了》为例。我写的是一个父亲抱着小女儿坐公交车的一幕。
车里面真的很热,没有风,空调形同虚设。连耐热的我都有些烦躁了。“宝贝,到站了”,父亲喑哑却温柔的嗓音不停歇地传来。可是这个宝贝却仍然紧闭着好看的眼睛,安然地睡着。和小姑娘一样有着一双长睫毛的大眼睛的这个男子,低头瞅着自己的女儿,一脸无奈但眼里的爱却浓得可以滴出来,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悄然流到脖子里面去了。他举着小姑娘的两条肉嘟嘟的手臂,拍打着她那鼓鼓的小肚皮,“宝贝……”他不断地轻声唤着。小姑娘松软的小身子滑下去了,他赶紧把她再抱起来;小姑娘的头耷拉下去了,他赶紧用一只手紧紧地楼住她,同时用另一只手把她的小脑袋支起来,免得她睡得不舒服;同时,他往她的脖子和耳朵里面吹着气,想尽了一切最温柔的办法想叫醒熟睡中的女儿,但是这些方法太温柔了,小姑娘睡得更香了。
到站了,小姑娘仍然闭着眼睛,父亲横着抱起了女儿,嘴里吆喝着“借光”。下车的颠簸,让小姑娘恍然醒来,茫然地四处看着。这对父女吸引了几个在站点等车的行人。他们远去了,父亲抱着女儿仍在前行。人流从他们身边涌过,但父亲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女儿小小的脸颊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