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来讲两个关键词:改变和状态。
我们不断的外求,求外面的哪一位老师,哪一位高人给我某一个方法,来改变我们的孩子,其实根本上,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热切,多渴望,而是我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想改变他人改变爱人改变孩子,本质上都是不敢面对我们真实的自己,所以希望今天在场的每一位伙伴都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改变别人多容易啊,你们都改变了,我就不用变了,这多省力。希望我们都能放下所谓的身份所谓的面子,真实的面对我们自己,做个真人。我们学了很多很多课程,怎么去教育孩子,企图通过方法来改变孩子,但是那真的有用吗?如果本质上的东西不解决,亲子关系不改善,方法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孩子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孩子的心理营养我们又给了多少呢?
凡是想要控制别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必然会遭遇反抗和羞辱。因为人都不愿意被改造,无论你改造他的理由多么合情合理,多么正确无比。孩子对于改造的能量最为敏感。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真正的爱与自由,孩子自己的事情,尊重他的界限,不去控制。学习是谁的事?家长的事吗?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已经允许他玩平板了,为什么他都整整玩了两天了,还不放下,这怎么办?其实这依然是想改造孩子,只不过是手段升级了,先给你点自由,孩子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孩子长期被控制,会失去跟自己身体的链接,得到自由后会有一段时间放纵无度,如果父母坚定的尊重界限,不越界,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跟父母的纠缠对抗,转回滋养自身,一段时间,便能回归内在的节奏。如果父母表面给予孩子自由,心里还是焦虑得不行,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其实还是在跟父母纠缠。当我们过分焦虑一个时间段的孩子的状态的时候,孩子的这个状态就会持续很久。当你很焦虑孩子玩手机玩平板,那么他玩手机的时间就一定会更久,甚至好多年。当你很焦虑他学习不好,那么他一定会学习更不好,直到他毕业,为什么?因为起心动念,就是会惊动十方神刹,父母的心念很强,当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不好的点上的时候,你就等于将你所有的能量,都放在了他的不好上面,你在他的不好上面签字画押按了确认键。然后你还要焦虑担忧,这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成了你心念投射的样子,成了你最害怕他成为的样子。这里面第二个关键词来了,就是状态。孩子的每一个状态,我们之所以很焦虑他怎么样,不是因为他真的怎么样,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焦虑,这是孩子带给我们的焦虑吗?这不是,这只是属于我们自己本身的焦虑,是使我们在这个过分内卷的时代,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的跌倒,我们的失败,我们的迷茫形成的焦虑。你害怕孩子跟你一样受这些苦,所以你焦虑,但是这些焦虑并不是属于孩子的,但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觉知没有意识到啊!还不断的把自己的焦虑全盘的传递给孩子,全盘的拿到画押书上,再用自己的心念为画押书上签字盖章,最后孩子就顺着我们的心念成长,造就了不爱学习,没有前途的孩子。
我们不断的给孩子传递我们的焦虑:你不学习就没有前途了,你不学习这辈子就完了,搞得孩子也很焦虑。但是这份焦虑是属于谁的焦虑?谁需要为这份焦虑负全部的责任?2021年我收获最大的三句话:担忧焦虑就是诅咒,期待就是伤害,相信才是祝福!有多少伙伴可以深刻的去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所以请在场听课所有的父母,请你先清理自己的焦虑,疗愈自己的焦虑。
而孩子发脾气玩平板不上学他只是一个状态而已,他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加了太多戏码,我们自己把玩平板不上学想象得极度的可怕。我们自己用心念给孩子的状态盖了章,封了印,等孩子真的成了这样,我们可能还沾沾自喜,看吧!我就说吧,他就该改!这难道不是我们的一种自欺欺人吗?孩子永远会朝着父母的心念的方向长。在孩子2岁左右,通常会出现尿床,那时候你焦虑吗?不会焦虑。现在这个年龄段,从尿床到玩手机,父母就焦虑得不行了,父母对电子产品真的是有过分的焦虑,现在网课,作业统统都需要用玩手机,我家3岁的二宝也看平板,看巧虎,看动画片,玩英语,很多东西都是她从电子产品里学来的,我基本什么知识都没有教过,以前我也焦虑,现在我不焦虑了,有时候动画片放着,她也跟我一起做别的游戏。所以本质解是什么?我们要打开我们的格局,打开我们的心量,放下我们的焦虑。2012年智能手机问世,这十年是这个新东西刚出来的阶段,电子产品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抓的不是孩子玩游戏手机玩平板,而是要去抓他到底有没有学习的能力。不是抓他此刻到底学不学习,而是要看他有没有好奇心,有没有探索未知的欲望,有没有内驱力。玩游戏只是一个表象问题,表象问题你改了一个,后面还有无数个等着你。现在的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机上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手机上的世界已经占比50%了,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这个时代。我们要挖的不是孩子沉迷手机,而是要挖他为什么讨厌学习?孩子并不是因为游戏不学习,而是因为正好有游戏,所以他就可以借口玩游戏不学习。但是如果没有游戏,没有短视频,他就学习了吗?不一定,可能会是:妈,我出去打篮球,妈我去找朋友玩,妈我和同学去趟酒吧!如果没有手机,他可能会更抑郁,你可能还要担心他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色彩,一天枯燥的在教室里坐至少10个小时,回家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写完了父母还要给加加量,拔拔高。在日复一日这样的负担下,他们是找不到学习的真正意义的。我们真的只是欠缺对孩子的世界的一个真正的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越来越脆弱呢?我们给了孩子真正的爱与自由了吗?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至暗时刻,其实就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有许多的支点,我们可以沉迷工作,追剧,刷抖音,约朋友喝酒谈心,或者沉迷学习让自己忙碌起来,但是孩子们呢?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庭,除了同学就是父母。只有这二样东西能成为他们的支点,而这些支点,还很容易崩塌。说翻脸就翻脸。当有一天这两样东西都崩塌了,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这时孩子还有他喜欢的东西,不管是熊出没,还是游戏动漫,我们一定要反过来感谢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在支撑着孩子的生命,支撑着孩子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啊!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爱是如他所是。幸福的关系是,你我就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就彼此接受,并且感受到幸福。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关系会自然而然滋养双方不断成长变化。
关系中不变的规律是,只要你有改造对方的欲望,一定会收获反抗!反抗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直接反抗,我不听你的,我不按你的来;有的是间接反抗,我可能行为上听你的,但是我的心门对你关闭,以后找其他的爆发点来攻击你,或者自我攻击。
教育的本质,说白了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你自己的标准用在你自己身上就好。其实孩子知道事情还怎么做,孩子自己有力量做得很好,孩子不需要父母告诉自己好坏对错,应该如何。父母只需要信任孩子,陪伴孩子,孩子就会有满满的激情和动力去发展自己。可是如果我们不信孩子 ,评判孩子,教育孩子,企图改变孩子,结果孩子就真的会坏给家长看,赔上自己的幸福,只为证明:爸爸妈妈,你们错了!教育根本不重要,亲子关系才重要。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从而成为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孩子的教练,不要过分的干涉孩子的人生,或是过分为孩子的人生去着想。当孩子没有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习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给他们灌输太多的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的事情,你告诉他答案了,而没有去激活孩子自己去思考,那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段话:
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有毛病。父母才是他们第一任老师。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
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
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
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
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父母自身的修行,
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攻利、自大的心理历程。
好的教育,
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
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
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
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谁都不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长,犯错没关系,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能与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