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一个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终其一生,到老的时候,回顾过往的经历,发现想的很多,做的却屈指可数。比如,一个歌者,成名曲可能就那么一两首被人们记忆,其他则寥寥;一个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做一件事也不见得有结论,到离世的时候,只能留下许多数据或研究过程总结;写小说的,一辈子能写出那么一两部让人们铭记的名著,那也是屈指可数,大多的可能只是堆砌了一些文字而已,被人记忆的实在不多。但你会发现,你的脑子一直在不停地运转,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思想在生成。这就是想多做少的现象,而且大多数人是这样过一辈子的。
现代信息爆炸式增长,目不暇给,让我们的心思变得繁杂起来,不再那么的简单,我们庆幸生长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但我们发现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高,反而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困惑缠绕在我们的周围,幸福变得越来越远了,即便美味常有,娱乐常在也不能消弭心中的不安,究其原因是什么?自己也不无疑惑,找不到答案。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欲望在舒适区里变得越来越多了,实现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也不是我们不努力去奋斗,但似乎写不完的作业,规划的事情,计划的东西无一不在实施中戛然而止,鸟无踪迹,剩下的是一事无成,沮丧就是结果。
这就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攫取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分门别类地梳理,找到属于自己的认知信息并且行动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把想法变成现实,定下目标去行动,而不是整天等待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
我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这也学了,那也知道,天地皆通,以为智商不差就学什么会什么?但你所学变所用了么?你的大学学习的技能和知识在你的工作里,生活里都用到了多少,你的目标里用到了多少你掌握的知识体系?我们很容易羡慕那些取得成绩的人们,但他们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了不起,只是他们在我们整日里思索的时候开始行动了,他们起初的目标可能很简单,但他们行动了,而我们在苦思冥想中停步不前,成就的当然不是我们而是他们,避难趋易的心态让我们只会在舒适区想象,而不是在拉伸区努力行动。
我们总是在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或指标,但我们的能力和意志力却并不与这些目标和指标匹配,做了一个阶段就弄得最后灰心丧气,以致半途而废,最终是懊恼不已;而那些看似不那么显眼的行动者则脚踏实地地把一些看似复杂的目标分解成一些可以经过小小的努力就达成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行,最终达成大目标。所有事做则成,行则至,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努力。
知行合一,把自己有限的认知变成行动的指南,清晰地将目标定位,不超过自己的能力就能达成,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就在边缘行走而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意志力,如此,同时间做朋友,日后的自己会感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