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能够这么火爆,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部能够反映中国现实的家庭伦理剧。它折射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忍面对的却又无法逃离的地方——原生家庭。近日发布的城镇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白皮书表示,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者仅占10.3%。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身心的影响是长期深远无可替代的。而苏家就是拿着一手的好牌却被自己生生打烂的一家人。
剧情是以苏母赵美兰的离世慢慢展开的,每个人都饱受病态家庭模式的影响——丈夫苏大强自私任性、大儿子苏明哲愚孝虚荣、二儿子苏明成暴戾狂躁、小女儿苏明玉孤傲冷漠。要说三个孩子最受伤害的让观众最心疼的就是小女儿苏明玉。她孤傲冷漠的外表很符合她的社会身份,年薪百万的销售老总,可这成功的背后她付出了比他同龄的大哥二哥不知多少的努力换来的。
从小生活在母亲重男轻女的管教下,吃饭时母亲只给两个哥哥加鸡腿,她只有吃泡饭的份儿,老大出国留学,母亲就卖房子支持。老二结婚买婚房,母亲也卖房子支持。而苏明玉要本复习资料,母亲都舍不得买,更别说一千块的辅导班费了。她想考清华母亲却逼她念师范,为了家里省钱就卖了她的房子。
后来忍无可忍的明玉和母亲据理力争,却换来母亲这样一番话——你怎么能够和你两个哥哥比,你只是女孩子,是赔本儿的买卖,我们只负责养到你18岁。明玉彻底心寒和家里断了联系。
小时候遭遇的种种不公,都化为她前进的动力,她努力学习,在外面辛苦兼职赚生活费,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让明玉遇到了改变命运的引路人蒙总,让她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原生家庭给她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让她常常做噩梦,让她变得不近人情、冷漠孤傲。有多少人从苏明玉从苏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家庭的影子,哪怕是一点。 又有多少人直到二三十岁才发现自己生活状态、人生种种选择、性格缺陷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就像《欢乐颂》里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她最大的冤家,还是自己的父亲苏大强。妻子去世后,苏大强就开启了自己无忧无虑的自私生活,他终于不用在老婆的“淫威”下苟活,他一言不合就要去美国生活、穿名牌和住大房子,在外人面前各种炫耀以满足之前自己没得到的虚荣心。可是,无论苏明玉再怎么满足父亲无理的要求,似乎都不能得到父亲的理解,反倒是助长了他嚣张的气焰,让他变得更加为所欲为。
最终两人的矛盾还是在苏大强经历了向保姆求婚未果、自杀未遂后爆发了。苏大强在当众数落道“心里一点都不孝敬我……以为施舍俩钱,就是对我好啊”,最后还补刀一句 “你妈说的对,算我们白养你了”。苏明玉也当仁不让,愤怒回怼:“我妈说得没错,你这个窝囊废,不配有家,不配有儿女。”苏大强仿佛在明玉身上看到了妻子赵美兰的身影。大喊道“赵美兰!赵美兰!你是赵美兰!”
赵美兰的幽魂仿佛再次回到人间,或许,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家,父女二人一直都活在她的阴影之下。他们真正要做的是与过去和解,可是俩人都在用病态的方法向对方来填补内心的伤害:苏大强一直在挣脱妻子的“淫威”,企图用一己私欲在子女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苏明玉一直在逃离母亲的不公待遇,期待用事业的成功来得到父亲的认可。这终究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无法面对和满足自己内心当中真实的需要,更加无法推己及人,考虑他人的感受,导致冲突不断地激化。正是因为不能正视自己和理解他人,人才变得懦弱和冷酷。
现实社会中苏大强赵美兰版父母常常有,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苏明玉那样,有个如老父亲般器重自己的老板和如老母亲般疼爱自己的伴侣作为坚强后盾,陪伴她度过人生中的一个个难关。更多的时候,我们要为了微薄的薪水跟同事和领导斗智斗勇,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爱人吵架,还要应对父母以“孝顺”为名所提出的无理要求。
我们尝试与父母沟通,渴望他们进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可总是以不欢而散的结局收场。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了解我们的人,而忘记了他们其实也是一个有过去的人。他们跟你我一样是他们父母教育的牺牲品。—— “父母用自己的过错灌注你,还特意为你加了点儿别的,但他们自己也是如此 ,被那些穿着过时的傻瓜毁了”(《这就是诗》,菲利普·拉金)。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父母并非完人,从而心生怜悯,超越伤害,用“上帝视角”去与他们相处,才有可能与他们和解。
剧情发展到最后,苏大强被诊断出患有阿兹海默征。他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大年夜的时候一个人跑出来,给女儿买习题集,他的记忆里还记得女儿,我们之所以会恨,是因为还在乎,还有爱,因为爱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也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