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回广州的高铁上看完了《三十二》,一个40多分钟的纪录片,看完让人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心里堵的慌。
“慰安妇”三个字,既熟悉又陌生。尽管经常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看到这三个字,却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这一群体。这是我不敢去触碰的三个字,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跟日本鬼子联系在一起的字眼都是血腥的残酷的,例如南京大屠杀。
“桂林”这个词几乎是跟“美好”联系再一起的,漓江,象鼻山,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当桂林的山水成为主人公悲惨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一切的山清水秀都随之变得黯淡起来。
韦绍兰,生于1920年,1944年被日本鬼子抓去当慰安妇,三个月后讨回家,却被丈夫嫌弃,最悲惨的是被日本人强奸以后还怀了孕。
23岁的年纪。此时此刻,23岁的我,正在旅行的归途中,高铁在山间飞驰,电视里正播放中国高铁的发展史,我还在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感动和自豪。而73年前,她已经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尽管这个片子的时间不长,但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日本人的恶行自然是无法原谅。但中间彰显的人性的光辉更是扣人心弦。
在韦奶奶的描述当中,有几个画面让人记忆特别深刻。
第一个是她背着她女儿偷偷逃跑了以后在路上遇到的那位婆婆,她可怜这个背着孩子的年轻女子,给了她稻草当铺盖,让她别怕,第二天还给嗷嗷待哺的婴孩熬了粥。正是她给了逃命的女子生的希望和温暖。
那个时期,谁都过得不容易,谁家都不富裕,但这位奶奶身上散发出的善良和慈悲,让那片土地不至于极尽黑暗。越是艰难的境地,这样的善良越是难能可贵。
当主人公回到家里,丈夫骂她出去学坏,邻居纷纷叫他“莫骂她”。
“她挺乖的,逃得回来,有很多还逃不回来呢。”其实谁都知道她不是学坏,谁都清楚在野蛮的日本鬼子面前,这些年轻的女子根本没有挣脱的能力。只是作为丈夫,妻子被人侮辱无异于自己的尊严被日本人踩在脚下,可是他也无可奈何。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上山砍柴砍草养家,和妻子一起抚养了学善。
说起学善,也是一个很悲哀的角色。他是绍兰被日本人强奸后怀上的孩子。“日本人”这个名称跟了他一辈子,所以他找不到工作讨不到媳妇,他没有做错什么,但即使他再不想接受,也无法改变他身上流淌着日本人的血液。什么都可以改变,唯独是这个时间不能倒流。影片最后用混血儿来介绍他,尽管“混血儿”听起来不带什么感情色彩,但想到混血中有一半日本人的血,还是侵华日军的血,就觉得极尽悲哀,并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母亲不知道他是强奸自己的众多的男人中的哪一个的,他父亲根本不知道有他的存在。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
他们给他起名“学善”,大概是希望他能学会善良和慈悲吧。
越是痛苦的人生,越能教会人坚韧。韦奶奶的人生比任何人都哭,但她却比任何人都坚强。正如她自己说的:
“这世界那么好,我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
只要命长,穷就不讲了。
那苦处难处,就到这一步止了,自己忧愁自己解。”
百感交集,思绪紊乱,想说的话很多,而旅途的疲惫让人想沉沉睡去。很多感受未完待续……
#1426-瑶瑶-橙子学院码字岛第十五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