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从抽屉最深处翻出来几封信。
虽然套着各式各样的信封,但我甚至不用拆开,就知道里面塞满了我和初恋男友从热烈到凉透的爱情往事。
我握着那些字字句句想,在我平凡无奇的一生里,像保卫国家那样保卫曾经的记忆,这或许也是一件为数不多、却郑重其事的大事了。
虽然已经温习了无数遍,但这一次,我还是坐在床边,借着信里天花乱坠的爱情宣言,又去回忆里走了一遭。
爱情的旁观者
一年前,我和初恋最后一次见面,决定用当时新上映的电影《你好,之华》来为我们的关系画一个句号。
赴约前,我花了不少时间,洗头、化妆、挑衣服,试图用足够的仪式感来修饰这场告别。
我以为自己足够体面了,但当他从我身后喊我小名的时候,做好的心理建设还是一秒崩塌。
那天,电影院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三三两两的情侣们靠在一起,享受那封闭的影厅里暧昧的空气。
电影讲的是一个“错过”的故事。
之华代替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初中30年同学会,遇见了曾经暗恋的男孩尹川,通过信件往来扯出了一段回忆——我喜欢你,你喜欢我的姐姐,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故事。
作为姐姐爱情的旁观者,每一次和尹川眼神交汇、肢体接触,之华都在心里掀起一场盛大的波澜。
而坐在底下的人——这场暗恋的旁观者们,看镜头下铺陈开来的爱情故事,像是在喝一杯温吞的水,不滚烫,不热烈。
我和初恋坐在情侣位上,却默契地在彼此之间化了一条隐形的三八线,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谁都不越界。
我坐得端正,心里却痒得很。
好几次,他从靠着的椅背上挺直了身子向前倾。我就趁机往后靠,用余光锁定他的背影,猜想他在看这一幕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我,还是别的谁。
每个人都是这样,旁观着别人的爱情,却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失落和遗憾。
感情上的拆迁总是说动就动,没人在乎你的感受,也没人去负责安置你那无依无靠的情绪。你没办法,只能默不作声地当个旁观者,至于故事结局是生是死,总不是握在自己的手里。
因为爱情这东西,就是珍贵,稀有,努力不来。
每个人都至少当过一次爱情的配角
一年后,我再次翻到了那个电影里的故事。
时过境迁,那时候在电影院正襟危坐的我,如今已经能平静自洽地重新读起岩井俊二写给大家的第二封“情书”。
作为《你好,之华》的原著小说,书本里的故事内核和电影相似。不同的是,书里通过男作家镜史郎的视角,更纯粹更细致地讲述了一对姐妹和一个男孩贯穿少年到成年的故事。
但故事的一开始,便是生命的逝去。
裕里在姐姐未咲的葬礼上,得到她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请柬。
她代替姐姐出席了同学会,本打算向大家告知姐姐的死讯,却被多年未见的同学们认成了姐姐,也遇见了当年在学生时代,自己爱而不得的镜史郎。
阴差阳错下,裕里顺势而为,扮演起了姐姐的角色,用姐姐“未咲”的身份与镜史郎开始了书信往来。
如今,我再看这个故事,发现岩井俊二在故事里,用爱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又让他们一个一个出演爱情里的配角。
总是灰头土脸的裕里在姐姐身旁黯然失色。她暗恋着镜史郎,却只能偷偷藏下他写给姐姐送信,最后表白了连朋友都做不成;
身为小说家的镜史郎,好不容易追到了未咲,后来却被一个“此非良人”的男人抢走了,于是他一直沉浸在受伤的情绪中,再写不出其他。
在镜史郎写信一般的回忆里,往事被一幕幕揭开,未咲生前的故事被慢慢拼凑完整。但这个看起来是主角的女孩,从故事的一开始,生命就陨落了。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角色皆为配角,主角是命运。小说如此,生活也这般。
这世上大多数感情,都是一个简单的循环。你在等她的时候,我在等你;我在等你的同时,有人在等我;而等我的人,也耗费着其他人。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回头,就能轻轻松松获得爱护。
但我们都不会。
我们也为主角的位置争取过,努力过,执迷不悔过,但那个拼命想参与的故事,就是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这便是爱情最吊诡的地方。
做不成主角
也能做栩栩如生的配角
一年前,在电影院里,这个故事被安上了漂亮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以及一张张具化的脸。
一年后,我在读这个故事时,从书里滑出了一封真实存在的信。我看着信里的字字句句,突然明白,电影用上帝视角讲了配角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正式只能通过文字才能来展现的部分——写信。
在一封信里,我们用的永远是“我”和“你”。这本书里,镜史郎虽然没有用信件的格式,却一直在用“我”和“你”的口吻,讲出了未咲、裕里,还有孩子、长辈们栩栩如生的故事。
足够诚恳,也足够温柔。
和无法从对未咲的回忆中走出来的镜史郎一样,不能成为初恋生命中的主角这件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让我觉得意难平。
我停留在旧时光里,用信件里的文字反复在脑海里描摹他的模样,舍不得把他变成被时间抚平的一部分,以为在更远处,我们会有重新相逢和拥抱的那一天。
直到日子马不停蹄,我们彻底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中,我才终于愿意承认:
我在他的人生剧本里,就只能是一个配角了。
好在虽然是配角,却也生动鲜明,不遗余力地出演了自己该有的模样。
故事的结尾,在未咲的骨灰盒前,镜史郎终于决定让自己的时间继续向前,并在才思枯竭多年后起笔写下第二部小说。
我也终于能够接受,那个自己曾经全心全力喜欢的人,确实已经从我生命成长过程中隐退出去。我能做的,不是频频回首,而是满怀期待地奔向新的故事。
在我看来,从《情书》到《最后的信》,岩井俊二一直都是个写信高手。
他善于用那些琐碎、短小的信件一般讲故事的节奏,来缓缓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成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在这个已经很少有人会用信件往来的时代,《最后的信》刻画出了更细腻的情感和更丰富的情节。它讲的是遗憾和错过,却又生出一股期盼和希冀。
在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它值得被捧在手里,让你在无数次失败和碰壁的爱情里,找到一个向前的答案——
生活固然不尽人意,却仍要匍匐前行啊。
# 留言说说:你当“配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