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时常会感到寂寞的人,老想在生活中寻着一些趣味。我觉得写作是一件趣事,也想试试,但提笔却是胸无点墨。好在我这人还有一点自知之明,既然自认是才疏学浅,那就先从多读点书开始。王小波四十来岁才开始写书,以此看来我也还有大把时间,现在开始也不算是为时晚矣。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读的第一本书便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因为缺乏阅读习惯,刚开始确实觉着密密麻麻的字钻不进我这颗榆木脑袋。既然一看书就犯困,那就拿它当睡前听书选本吧。你还别说,听了以后,再来读一遍,却有奇效。慢慢的,我竟也发现这本杂文确实有意思,小波啊,也真是个人才。下面就这本书里的几点内容,表达一下我的拙见和感悟,才不算是读了一场空。
在自序里,王小波提到了《巴巴拉少校》,那句“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原来自认为是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人,为此还甚至还加入了辩论队。为了让别人信服我的观点,常常绞尽脑汁寻找论据,或是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后面辩着辩着,竟觉得没意思了,后来也就不再辩了。我当然不是说辩论不好,它是语言的艺术,文字的游戏。锻炼思维,启迪智慧,益处盛多。究根啊是我这人不好,领悟不到辩论的真谛。生活中,遇事偶尔也会怀着胸中浩然正气与人争辩,觉得自己着实有道理,别人着实是个傻蛋。在读到“任何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简直找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愚蠢”。我不禁因为自己是个蠢人,而小脸一红,我想以后我不会再有这种“不言而喻”的想法了,以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蠢人。更何况,我还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话语即权利,权利即话语啊!这样想想又觉得有些莫名的憋屈。我素来是个好胜心强的人,即不想当个蠢人,却也想得点风头。正苦恼,好在发现萧翁在《巴巴拉少校》中写到安德谢夫家族里有句至理名言“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如此问题便迎刃而解,我做个只争胜负而不论是非的人便好。
在读思维的乐趣时,我才醒悟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好像已经失去了思维的乐趣。电脑,手机,电视……我已经分不清是我在玩它,还是它在控制我。这样下去,待“思想的母鸡”到我头上下蛋的时候,我肯定还全然未知。这可真可怖,还好我及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主动寻找一点思维的乐趣。
书中其它的文章不乏一些黑色幽默,读来让人觉得可笑却也贴合事实。虽然针对的是那个时代的事,但是我觉得对我们这个时代,仍旧具有深刻的意义。我认为,读一本书,总要对价值观的塑造有点作用,才不至于白读。这本书于我而言是做到了的。多的我也不再赘述,说实话是因为胸中的点墨已经枯竭。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变现营 第1篇 10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