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主要学习如何高效的阅读一本书,内容有:书籍的分类、阅读与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理解的案例示范四个部分。
不同类型的书适用于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之前应首先了解书本内容的类型。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逻辑结构和中心思想,所以,阅读的核心即是阅读过程中对书籍逻辑的梳理与把握。
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阅读前的准备、阅读过程中的记录以及阅读后的复习三部分。
一、书籍的分类
1.虚构类:通过故事和情节的设计,与读者达成情感上的连接和共鸣,如:小说、诗歌、戏剧等消遣类读物。
2.非虚构类:其主旨在于传达知识及做说明性的论述,分为实用型与理论论述型两种。如:历史、科学、哲学等书籍。
二、阅读和理解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新知和提高认识,因此只读不理解是低水平阅读。一般所说阅读能力的提升,即是指对书籍核心主旨的梳理和把握。
所谓的【理解】是指:能以自己的语言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做准确的阐述。
造成理解障碍的因素有:
1.作者或翻译者本身所运用的词句过于复杂或不够准确
2.读者自身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
3.阅读时只注重文字,而缺乏对整体逻辑的思考
每本书都有一定的论述思想、知识承载以及所要解答的问题,所有文字、章节存在的目的都是为此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必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每本书的逻辑架构就是其内在的整体主旨,在阅读之前要通过序言和目录了解其【目标】、所针对的【问题】、论述的【主题】、各章节之间并列或递进的关系以及与整体内容之间的关联。
对整体逻辑结构的清晰把握,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全书,避免在细节中迷失。
每本书除了整体的逻辑结构之外,还存在着各章节自身的逻辑内容。只有在阅读之时树立【中心思想】意识,才能从更高的角度了解其所传达的内涵。
整体逻辑结构的梳理完成有助于对书籍本身建立宏观和全面的了解。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促进整个梳理的过程。
三、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和准则
阅读的基本步骤包括:阅读前的准备、阅读理解的过程和阅读之后的输出(书评和阅读感悟)。
阅读前的准备包括:
1.了解书籍的类型、领域及作者的背景等信息
2.审视自己对书中所探讨话题的认知程度及作者的目的所在
3.了解书籍出版的时间
阅读理解的过程包括:
分析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及具体的论述内容。
阅读的技巧和准则包括:
在众多信息当中把握关键性的词句、段落,并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判断和理解文章的整体论述思路及组合结构,从而在由宏观层面了解文章主旨。
阅读时所应遵循的准则:
1.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和速度。
2.重点抓住段落的中心词句。
3.坚持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