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 Really? )
01 教育
当谈到“教育”两个字时,你的脑子里想到了什么?
“学习成绩,班级排名,985/211,好工作,成家立业。”
以上。
教育,就是一段有始有终的赛跑。起跑线很重要,过程不能松懈,还要跑过独木桥。
紧张兮兮地,不仅是跑者,还有教练,还有陪跑员(家长)。
终于冲过了终点,不管名次怎样,再也不跑了,真是太累了。
啊,终于跑完了,终点万岁!
教育这场赛跑,是一场有限的游戏。
但这不对。
越来越多富有灵性的孩子开始感觉到“皇帝没穿衣服”。
他们在奔跑的过程中,隐隐感到不对劲,不舒服,前方的目标不是我的目标,
他们停下脚步,大口喘气,质疑地望向前方被浓雾吞噬的道路,
他们看到前方有人摔倒,看到担架上的伤员从身边向后推,
甚至看到有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跑去。
“提醒”,一直都在,选择权,却只有当我们认真去思考的时候才会出现。
02 无限游戏
我们活在哪个什么样的世界里,面临什么样的结果,责任归结于我们自身。
在有限游戏里,规则是固定的,目标是明确的。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每件事情,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每一场有限游戏,都设定好了目标、胜负标准,游戏的结束,意味着胜利者的出现。
所以,参加比赛的每一个孩子,每个人,目的就是为了胜利。
无论是打破记录,或是赢得某个认证,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终点。
无限游戏,没有终点。
终点,也是过程。
每一步都是起点,都是终点。
都是起点,都是终点......
无限游戏里,没有最终胜利或失败,
既然都只是过程,那就意味着,
接下来,胜利可能变成失败,
接下来,失败也可以变回胜利。
这场无限游戏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每个人一直玩下去,
你永远不用担心会因为不如别人而被替换下场。
这不是赛场,你不是运动员,你是创造者。
03 教育、创作和无限游戏
“教育”两个字:教和育。
教的是什么?是知识?是道理?是技能?育的是什么?是心灵?是潜力?是做人?
不管怎么看,教育两个字里,从哪儿看出来是一场带着标准评价的比赛了?
教育里蕴含的“成长、挫折、爬起来、欢呼、经验、创造、想象……”
教育是一种能量,一种不断生长不断进化的生命力。
而这种能量,从孩子出上开始,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教育可以是我们从外部吸收的,也可以是自我反思向内求而萌发出的。
它具有自我成长的本能,同时也具有自我疗愈的功效。
创作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创作,是这场无限游戏里的那个“道”,那个“空”,那个“一”。
创作,在这个无限游戏中生成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同时也是这场无限游戏的父母和儿女。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汲取知识,专注在创作的乐趣中。
如果你说“我的孩子不太会创造”。那只能说明,你太不关心ta了。
因为,创造,就是我们的天性,每个人的创造,是不同的,但绝对不会不存在。
这只能说明,你没有发现“创造”。
或者,你可能还是陷在“教育”的有限游戏里,而没有“一眨眼”进入“无限游戏的创造者世界”。
04 创作与自我疗愈
创作,代表的是一种心流体验。它和ai生成文章,有本质区别。
用ai写文章,我试过,蹩脚,矫情,甚至不解风情。
人的创作,会带来成就感、满足感。
人的创作,会让大脑分泌“快乐”的神经递质。
于是,紧张、焦虑等重压,在创作中被稀释,消弭于无形。
现在的有限游戏里,创作权被剥夺,奔跑是一种机械重复,这种成就感消失了。
没了创造的自主权,我们快乐不起来了,脑子里的“捣乱分子”就占据了上风,搅得我们惶惶不安。但是,只要我们转念,重新开始创作,改变,就会发生。
创作,是一种自然的高山流水,推着我们对学习的渴望,源源不断,充满力量地像前奔走。
所以,当你或你的孩子感觉到压抑,不安的时候,请一定切换到创作者模式。
在这个模式里,谁是创作者,规则就由谁定。
创作,会让你和孩子,都感觉到满足和幸福。
创作,会在创作者之间建立起神奇的情感联结。
对了,创作,不限于“写”。
画画、运动、电子游戏、编一首歌、做一个手工,去种一棵树,养一盆花~
让所有经过你独特视角和劳动而产生的事物,来为你疗愈。
我们知道,从负面情绪到快乐情绪,这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做出了正确选择,努力就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