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两大喜事。今天聊聊中原风俗之:闹洞房。
关于闹洞房习俗的来历,源于驱邪避灾。人们以为结婚有可能招来魔鬼捣乱,就用红对联、红喜字、红布、红纸、鞭炮,还要借助人多,驱除邪恶。
很早以前通常是双方互不了解,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
过去,劳动人民也没有啥娱乐活动,难得新婚喜庆,大家都乐呵乐呵。随着时代变换,推陈出新。“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各地风俗不同,结婚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是白天结婚,有的是晚上结婚。原因很多。
为啥晚上结婚?传说,元朝时期,当地有个王爷,无恶不作。看到有结婚的,只要看中新娘,就强抢新娘。人们为了躲避,就晚上结婚。
闹洞房各地都有这个风俗,热闹热闹,增加喜庆气氛。
婚宴结束,送走客人,留下的大都是本村的。“三天无大小”,看热闹的很多。已是掌灯时分,开始布置喝“交心酒”。就在当院,一张八仙桌,一桌简单的酒菜。新郎新娘坐一张长板凳,上座。新娘不好意思挨住新郎,靠板凳一头,扭扭捏捏。有人故意喊新郎起来,新娘冷不防失重摔倒,引起一阵大笑。几个同龄伙伴醉醺醺地,趔趄着,开始导演节目,要他们谈恋爱经过等。
新郎新娘的筷子火烤过,专门捏弯的,就是不让顺利夹菜。有导丑的伙伴会让新郎用弯筷子夹藕给新娘,并说:“孩儿他娘,别嫌丑(别害羞),尝尝咱家的窟窿藕。”引起哄堂大笑。还有人抓一把麦籽,填到新娘脖子里,让新郎摸出来。这叫“摸麦儿”。还有人用绳子吊一个苹果,让新郎新娘吃。两人嘴要刚接触苹果,捣乱的一提苹果,两人嘴就亲到一起了。又是一阵大笑。各种玩笑都有,只要伙伴们想到,新娘新郎不生气,一切都会发生。也有恶俗,咸猪手揩油新娘。近年出现过已怀孕的新娘,因闹洞房厉害,流产的,这些闹洞房的实在可恶。婆婆知道媳妇怀孕了,就会特别保护,避免意外。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了。
玩累,都该休息了。很多人都会散去。留下的是新郎的小伙伴,留下“压床”。还会有个小男孩压床,就是“压床孩”。好像“引蛋”,好兆头,新娘生个男孩。还有传说,睡睡新媳妇的床,不腰疼。
新娘开始铺床。褥子、被子、床单,都是新的。软和,舒服。
安顿好了,开始睡觉,别想安生。有人在窗外点火烧辣椒,用扇子往屋里扇烟。烟,还有辣椒的辣,新娘新郎还有压床的都受不了,咳凑着,跑出来。端一盆水,打开窗户,猛地倒出去,泼扇风点火人一身。
夜深了,压床的不愿熬夜,走了,只剩下小两口。害羞,悄悄话轻轻说。也有可能床下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新郎新娘又羞又气吓一大跳。床下的人笑着爬出来,开门跑了。也有听墙根的,听到只言片语笑料,再添油加醋,会传好多年。有为听稀奇的,在窗外呆一夜,冻发烧的。
八十年代,开始结婚演电影。晚上人们大都去看电影了,就不喝“交心酒”了。电影结束,已是晚上11点多,都困了,回家休息。新郎新娘早早的收拾屋子,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闹洞房”,美好的回忆。希望朋友们看过这段小文,能把你带回新婚之夜,勾起你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