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的产能
一切正确原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书提到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包括家庭在内的团体。
如果一个团体的成员在利用物质资产时,不遵守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便会降低整个团体的效能,最终导致鹅的死亡。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对于一个团体运作人力资本——顾客与员工来说更为重要。
有一家以蛤蜊浓汤叫座的餐厅,每天午餐时间都门庭若市。后来餐厅转手,唯利是图的新老板开始在浓汤中掺水,第一个月的确大发横财,因为成本降低,顾客却没少。但是渐渐地顾客不再上当,失去了顾客信任的餐厅终于门可罗雀。此时老板使尽浑身解数,妄图收复失地,只可惜他已经失去了宝贵的资产——顾客的信任,会生金蛋的鹅已不复存在。
有些公司一方面大谈顾客至上,另一方面却完全忽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告诉我们:你希望员工怎样对待顾客,就要怎样对待员工。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可以买到员工的体能,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产能要求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员工,他们值得被视为珍宝,因为员工会贡献自己的精华——心和头脑。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有人问我:“怎样对付那些懒散、不称职的员工?”一位仁兄回答:“投几颗手榴弹!”有几个人颇附和这种霸权式的主张——“不好好干就走人。”接着又有一个人问:“谁来收拾残局呢?”“不会有残局。”“那你怎么不这样对待顾客呢?‘不想买就滚蛋!’”“那怎么行呢?”“那这样对待员工就行吗?”“因为他们是我雇来的。”“原来如此。请问你的员工是否忠心耿耿?是否勤奋工作?人员流动率如何?”“开什么玩笑?现在根本找不到得力助手,人人都想请假、兼职、跳槽,对公司毫不在乎。”
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短期的盈利底线固然重要,但却不应凌驾于一切之上。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或破裂的人际关系。而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每天长跑三四个小时的人,宣称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却不知大好时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书,不肯生产的人,坐享别人的金蛋,自己永远不敢面对现实。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了多收获几枚金蛋而废寝忘食地工作,结果弄得精疲力尽,无法继续工作?其实若能好好睡一觉,那么第二天就会精力充沛,完成更多的工作,更好地迎接这一天的挑战。
再比如,你强迫别人按你的意志行事,结果却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空洞无物;反过来,如果你能用时用心经营人际关系,就能赢得信任与合作,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
如何使用本书
首先,我建议不要对本书浅尝辄止,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希望你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能时时与本书相伴。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在48小时之内与别人分享或讨论阅读心得。
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将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Principle),你的阅读效果会不会有所不同?读的时候要想象将你此刻记忆最深刻的内容,讲给你的配偶、孩子、事业伙伴或者新老朋友听,注意此时你的精神和情绪上产生的变化。
我保证,采用这种方式阅读接下来的章节,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使你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书中的原则。
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你会惊讶地发现,人们以往对你的消极看法和贴在你身上的标签都会消失不见。听你分享心得的人会看到你的变化和成长,他们更加乐意帮助和支持你工作,也许还能一起帮你培养七个习惯。
你将收获什么
我要借用美国作家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的一段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倘若你已决定打开“改变之门”,接纳本书所阐述的观念,那么我保证,你会得到以下的收获。
首先你的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你将会认同,仅产出/产能平衡这一项原则,如果得到充分应用,就会使大多数个人和企业发生变化。
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心。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与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旁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与别人是否发现无关。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支撑现实的内在规律是恒久不变的。
当你接受“公众成功”中的三个习惯时,修复和重建破裂的人际关系的意愿和能量将被激发。关系会更上一层楼,变得更加深厚、坚固,历久弥新且经得起考验。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不论你的现况如何,都请相信你与你的习惯是两码事,你有能力改变不良旧习,沐浴在新习惯的阳光里,过上高效、幸福和互信的新生活。
我真心地希望你能打开自己的“改变之门”,在学习这些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对自己的改变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可喜成效。诚如美国建国初期政治思想家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所说: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