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纬21度的季节
我的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叫龙伟基,很会剪头发,曾在学校里搞了个兴趣班,教大家剪头发,结果学校觉得有意思,就搞了很多兴趣班。那时的兴趣班,用现在的眼光看,都是有点不务正业,有美发班、中草药班、摄影班,还有裁缝班,哈哈,想想都好笑。我报的是中草药班,因为能出校门去见识一下,总比一天8小时呆学校里好,好像有一种叫什么飞机草的,听说这东西能止血。
其实这个兴趣班不是初中或小学那种纯兴趣班,这种班其实是学校的校领导说,怕读完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呢,没一技之长,所以才搞的兴趣班,但你搞就搞吧,搞个裁缝班不错啊,至少能自己给自己做衣服,美发班也可以啊,至少能到发廊打工,但你搞个中医班、摄影班,这是想整哪出啊,30年前,可没什么人玩摄影,不象现在摄影都成了泡妞利器了。还有中医班,除了懂得喉痛泡狮子草水喝之后,又教不了大家打针,有什么意思嘛?说到发廊,那个年代92年啊,泥妈,北海全是,当时有句话叫:发廊多过米铺。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三中“红灯区”,不过,估计这几年也没有了吧,我住东头,三中路在西头,基本没有什么印象。
说到裁缝班,有很多女同学去学裁缝班后,都是自己做裙子穿,其实就是一块布,一围,就叫裙了,那时的妹子好单纯,也不怕有人扯裙什么的。当时女同学们一到课间,就把上周学到的知识做成的衣服拿出来比划一下,什么这里加朵小花啊,那里加个袋啊,反正就是挺热闹的。
我记得有一个妹纸,姓吴,是学得最彻底的,她从高一开始学,一直就有兴趣了,学校不搞这个班了,她还学,到了高中毕业,她真的还自费报名去学了一期裁缝,几年后,在大街上见到她,我问她:你现在学到能做什么衣服了?她说:除了西装不会,其他都会了。你瞧瞧,多厉害。不过,吴妹纸在2000年左右,出国了。
有个叫陈辉伟的同学去学了摄影班,后来考上广西美院了,大学期间,我跟他写了两年的“情书”,但现在也没干这行,现做建筑行业,这按万科说的就是是建筑美学,让建筑赞美生命,也算是没离开本行吧。当时摄影班的老师好像是教地理的?没记清,一女的。而老陶当时选的是英语班,想不到30年后,他就真的去了外国语实验学校当领导了。而我,这个当年选了中医班的,现在连个医字都不靠,但爱好中国的风水......算靠个“中”字吧?
关于中医班,其实只不过是中草药班,我倒是挺想学下中医按摩的。老师(老师好象姓范,是我爸的曾经同事)一上课,就拿些花花草草来说这是什么草,那是什么草,做什么用的,如何煲水什么的,反正我没怎记,坐最后一排,睡觉。好象是每周能出校到野外的去看看长草药的地方,总之是哪的草长得茂密,哪就是了,现在想想,多吓人,万一来条蛇呢?也不知李时珍当年是怎写出的《本草纲目》,给他一个大写的赞。
那个时候流行掏耳朵,其实也不算掏耳朵,应该是“搅”耳朵,就是问妹子要两根头发(必须问妹纸要,男人的头发不够长),伸到耳朵里,一拧,我的天,那个酸爽,无法形容,有时,会让人爽得受不了会叫出来的(那个表情,你们大家脑补一下吧,我怕我说得太详细会被扫黄了,如果是已婚人士,你懂的)。我猜上图的大爷这表情也挺传神的。
当时在那个中草药班上跟一个叫吕良治、张学锋的玩得比较好,3人就互相拧耳朵,张学锋,有点暴力,帮别人人拧完了,喜欢说一句:爽不爽?有无被牛丢的感觉?
哈哈,我现在是一边打字一边控制不住的笑起来,笑得双肩颤倒不停。轮到别人给张学锋拧耳朵时,他也是表情很夸张的配上“喔、啊、嘶”,我突然发现,我们很早熟啊。
吕良治最安份,你帮他拧耳朵,他会跟没事一样,让你感觉非常的无趣,因为没有任何表示,最不好玩了。
当然,发出这些怪声,是不可避免的受到老师的制止的,但那个老师也是个神人,当他听到张学锋发出的“喔、啊、嘶”声音时,一开始只是笑笑的指了一下我们,第二次再来时,他说:HI,那几位同学,你们声音小点,免得人家以为我在卖春药。
可惜北海没有采耳这项职业,成都倒是很普遍。2016年9月,我到成都出差时,去了都江偃、青城山,居然没有去享受一下采耳,这让我有种没去过成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