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练工具解构:变革冲浪

在这篇文章中,我基于之前在某政府部门的一次铁三角团队教练工作坊的实例,解构变革冲浪的应用:

设计意图

让团队看见变革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感知在各个阶段的情绪和挑战、体验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相互形成的系统张力,同时,也通过体感体验让学员进一步的放松、打开并融入场域

流程结构

事前准备:

1、在地上用美纹纸贴出波浪曲线。这次学员+助教有70+人,围成U型,波浪曲线贴在U型中间,据说这是大家见过的最大的一个波浪。

2、把“日子挺好”等标志状态的彩色卡片,贴在波浪线上的对应位置。还有在浪头下方的“暗涌”和”漩涡“。

3、准备好适当数量的“上级领导”“青年干部”“乡村长”“群众”的彩色卡片,并在背后贴上环状美纹纸、方便学员贴在身上或工牌上

事中步骤:

1、讲师讲解冲浪模型。

2、现场学员分成两队(A队、B队),每队中,都征集3个上级领导、4个青年干部、5个乡村长、6个群众。征集时,可以自愿认领角色,也可以大家一起指定气质比较接近的人来担任。没有分配到角色的其他人,用报数的方式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角色,即每个角色有3~4个观察者。

3、讲师布置即兴戏剧的任务,即每个队要演绎出“乘风破浪”变革冲浪的历程,并举例示意。在演绎过程中,不可以说话,除了“沙拉语”。

4、15分钟,分角色讨论如何设计即兴戏剧。观察者可以围观其观察的角色,可以一起出谋划策。

5、引导每个队的各个角色一起合议,来共同编导如何演绎。

6、各5分钟,A队、B队的演员分别表演。观察者根据之前的分工进行观察。

7、在每队表演结束后,讲师采访不同角色的代表,探寻内心的声音,促进相互对话和换位理解;采访曾经被卷入“漩涡”“暗涌”的人,分享其心路历程。

8、每队面向不同角色的几个观察者小组,各自发言,分享观察的发现。

事后总结:

1、讲师讲解在波浪中每一个阶段如何才能前进,对应ADKAR模型的意识、意愿(渴望)、知识、能力(领导力)、固化(强化)。

2、讲师总结,基于客户实际场景,我们如何“乘风破浪”,实现“拐点跃迁”。

经验感受

角色的设置要和客户的工作上下文紧密相关,使用真实的角色,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代入感和投入感。

各个角色的人数、观察者的人数事先要先盘算好,每个小群体不能太多人(共识难度加大、效率下降),也不能太少人(缺乏多样性、视角单一)

在即兴戏剧设计中,引导学员探索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的情绪和张力,呈现整个系统的动态和演进,最终实现积极正向的成果

在表演结束后的采访和分享环节,可以多运用教练式的提问,例如

“假如你是观众,看到了刚才这一幕特别的戏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些什么启发?”

“作为领导者,您觉得刚才这个颇有波折的变革冲浪中,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作为变革中坚,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这个挑战的?”

“刚才看到你一直在队伍的后面,是什么阻碍着你迈开前进的脚步的?当你最终达到了终点,回过头来看,你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在掉到漩涡里的那一刻,你当时的感受如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从漩涡里出来,最终到达彼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