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环境与要多久?有的人可能一天,有的人可能一年,有的人一辈子都适应不了,所以只能被环境改变。这也是我理解的某些群体的“社恐现象”存在的原因。因为不了解,所以不适应;因为不适应,所以给自己规划的舒适圈从来都不会离家太远。他们在人群里把头埋着,一点都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上寻找空间释放自己,寻找价值,于是有人成功了,有人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垫脚石。那么,变或者是不变主要是针对什么呢?我这里想分享的,就是面对变化着的环境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改变思维来应对。
首先,我不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当然也不是一个十分念旧的人。我期待着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至少从某一方面上来讲,它会给我的生活增添一定的新鲜感以及乐趣。同时,我也害怕某些方面的变化,比如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我给自己的“借口”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着轰轰烈烈的人生。所以其实可以看到,我是一个矛盾着的个体,我也相信像我这样矛盾着的人也肯定不止一个。我们在考虑着“变与不变”中不断徘徊,而这个社会并不会为我们的选择困难而停止改变,所以我们往往很多时候,是被社会裹挟着,做出的“变”。正由于我们的迫不得已的“变”,所以我们对新环境的期待其实往往小于恐惧。其中让我们最为恐惧的,就是新环境里面的人。
人有什么可怕的呢?人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人说话。在这个社会语境下,一句话可能有着一万句话的意思,一件事儿往往也会因为一句话变成几件事儿。于是像我一样的人,往往会选择闭上自己的嘴。社会教的好,上帝给了你一个嘴巴两只眼睛和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多看多听少说话。可话慢慢变少了,人也慢慢地变得局促了起来。我们没有精心运营的朋友圈,我们没有仔细策划的旅游。我们有的只是自己的房子——有时连房子都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床,自己的身体而已。
有些人在这个时候想做出改变了,于是他开始走出自己的天地,去融入这个社会与环境。在开始的阶段,这无疑是很困难。困难的是走出去吗?不是,困难的是如何开口说话,如何让其他人听到我的声音。于是像我这样的人就开始不断的练习,不断地适应,虽然过程很痛苦,但至少在这个环境中,我终于可以听见来自自己的声音。而有的人仍旧不想改变,他的天地越缩越小越缩越小,到最后,他可能觉得,除了脑袋里的那几立方厘米之外,其实任何环境他都不适应。
变还是不变呢?对于我来说,往往就像喝奶茶从来只喝招牌芋圆,不敢尝试其他品种一样。其实我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就比如,我下次直接买两杯!喝一口其他品种,不好,那我就扔掉,至少我还有一杯招牌芋圆。(哈哈哈,打个比喻,还是不要这样做,太浪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