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347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孙瑞学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第七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一)——令人担忧的现状~理解和写作》
令人担忧的现状
1.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很多孩子好像没有尝到过自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事听老师安排。”现在把自由给了孩子(普通幼儿园),孩子却没有自主的能力。
2.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孩子的敏感期刚出现,就被家长压下去了。大部分两三岁的孩子,正是一些敏感期开始出现的时候,但从他们身上没有看到明显的表现。(孩子的许多敏感期被家长管没了)
3.大城市的父母因为压力太大,很多把孩子送回老家,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老家大部分也是老人带孩子,跟孩子也缺少沟通,导致孩子不会说话,医院给出的诊断是大脑发育不良,语言机制也由此受了影响)。等把孩子从远方接回身边,孩子和大人都丧失了沟通的能力。更要命的是,大人以为说教就是爱孩子,就是沟通——这一点在知识分子哪表现很明显,又进一步阻碍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高级知识分子说教,和孩子沟通少,让孩子有轻微的孤独症)(孩子初期的生活环境非常的重要)
如何学语文概念?
给孩子当下表演“大步流星”,孩子马上就理解了。
“徐徐——风吹过的样子”,这是一种感觉,应该把孩子带到风里去体会。(让孩子用感觉去理解词语概念,是孩子最好的、最快捷最有效的语言学习途径)
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老师就在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对孩子来说,基本概念要通过感觉去理解。
传统的教育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学书本上的知识,形式上是这样,但只有语词和现实联系起来,才是本质上的学习。(与现实联系的学习,才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趣味,孩子才会越来越想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很好”,但细细考察会发现他们都是记忆力好的孩子,记忆当然重要,但学习的本质不是记忆。
跟现实联系起来,必须给到孩子足够的自由学习过程。
传统的学习:学习就是学书本,考试就是考书本,书本成为一个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没有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
真正的学习:人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智力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没有创造的,只能是知识,不是智力。)
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着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解释概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罗列,另一种方法是用概念解释概念。
最基础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理解(去解释),而只能用实物去理解。如杯子、桌子、核挑、马……
理解力与写作文
“什么叫弥合?”琴迪的能力在于他能抓住语言中他不懂的概念。但是其他的孩子,你怎么说他好像只是听着,但抓不住概念,他不知道哪个概念他不懂,他对世界没有一个清晰的感觉和认知。
老师要让孩子抓住概念,抓住他听懂和听不懂的,尤其是他不懂的概念。
不管是学秋天的景色,还是写秋天的景色,都要带孩子亲自到实际中去观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