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零零散散的差不多花了3天的时间,看完了美国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是他写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读完之后感受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多内容总能给我很强的代入感与反思感。
这是在看完欧文.亚隆老师的三部曲《诊疗椅上的谎言》、《妈妈及其生命的意义》和《当尼采哭泣》之后,看得第四本书。去年看这三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我要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好像不是在读一本理论高深的心理学著作,而是在读一本小说,总是在好奇后面的发展走向会是怎样的?心理治疗师和病人之间到底是怎么的关系?他是怎么就能够给病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难道没有过失败的病例吗?他是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负能量的......
曾经很多的疑问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一书里面有了解答,就连为什么会写三部曲及其故事来源与构思都在这本书里有的回应。
这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写了85条建议未来给想要从事心理治疗的青年人供参考,每一条都非常的实用和中肯,还给出其限定使用的一些场景和条件等。
虽然自己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自己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曾经看了一些感兴趣的心理学书籍、课程等,再加上自己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出身,读起来并不觉得晦涩难懂,而是非常的简明清楚,更多的时候就像是在读一本小说。
作者主要关注基于人际关系理论框架下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治疗取向下的个体治疗。“存在主义治疗来源于动力学,关注根植于存在本身的焦虑。认为个体内部的冲突不仅来自于我们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被内化的重要他人或者被遗忘的创伤记忆的“碎片”,而且还来自我与存在的既存事实的直接面对。既存事实是指如果我们允许自己不考虑日常生活的担忧,只是对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处境进行反思,我们毫无疑问会到存在的最深结构的四种终极关怀:死亡、孤独、生命的意义和自由。
看到这里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时候都在追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其实本质不也就在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自由”吗?只是在追寻的过程中,有一些我们成长的障碍,外界环境中我们无法完全的克服从而导致内心的拉扯与纠结。
除了一些人生终极关怀与人生意义的思考之外,我还书中看到了共情、自我暴露、反馈、自觉、梦的使用、关注此时此刻等等心理专业治疗的技巧与方法的建议。
我印象最深的在与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关注“此时此地”,非常强调治疗师的敏感性与对病人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能够与病人真诚的遇见与沟通分享,而不完全是拘泥与专业的治疗形式,一定要程序化的去执行某个治疗方案,一切以促进病人的治疗服务。
在这里我想起了在评估项目的过程中,看到一些专业的项目人员做社工项目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小组、个案、社区的程序和形式去做,确实是动作流程都很清晰,做完之后却没有什么效果。让人觉得专业的反而没有效果,其实质就是不能够针对现实中的问题的解决不能灵活的调动自身的方法与技巧。小组、个案和社区工作手法只是自身的武器之一,而要打到不同的敌人要使用不同的武器,也有可能使用综合的武器,要根据现实场景中问题做灵活调整,以解决问题有产出为导向。
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还有很强的代入感,也在思考自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是不是也会这样,自己该如何的倾听,如何地去与身边的有效沟通,如何拉近与身边的亲密距离而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与身边的觉得不够亲近,可能是自己没有走进一步去倾听导致的。
发现零零散散的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清楚地表达出自己读完后的真实感受。但是不管表达逻辑如何,还是想记下此时此地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也许下一次再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相信以后再回看这些记录也能找到曾经稚嫩的自己与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