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共写群
打卡人:狄
书名: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时刻发生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可以比较容易观测观察得到。教材通过一幅自然景观图,示意并阐述了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接着又在案例中指出了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之所以如此重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因为他们构成了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基本驱动力。地球上生物循环的出现,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一个整体,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中学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来充分明晰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深入挖掘背后的学科思维方式和教育意义,必须还得有一个更为上位的逻辑起点,即立足于长时间尺度视角。从长时间尺度来看,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结果则以短期内的结果不同。地理学把自然地理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就是把这种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放在一个长时间中看,通过漫长的过程,最后使得各个要素的性质发生改变。如此再来审视这个生物循环的案例,就能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地理学科研究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实际上就是自然地理过程。从长尺度时间角度则主要把五个要素看作整体,短时间则主要为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地理学科视域内,从一个长时间尺度的自然地理过程来看,经历了长期的自然地理过程以后,各要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让我想去了里海的演变的那道高考题,刘老师的梵净山从沧海演化成高山,都体现了长时间尺度的地理演化过程。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是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个角度,主要侧重于地理系统的功能视角。二,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构成了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但这两者并非自然环境的仅有功能。三,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同样需给予较长的时间尺度。人类社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都来源于自然环境。所以,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势必要无发生无数次的平衡与无数次平衡被打破的过程。而在这其中,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尤为重要。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及其区域差异性,在贯彻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对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一,基于自然环境本身所固有的生产稳定等功能。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的功能入手,分析其对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基础和物质保障,阐明自然环境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即地对人的影响。二,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时,也应因区域而异,注意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对自然环境时应因地制宜即人对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