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梅情
我特别爱吃“丑八怪”,而且在这个季节里我只吃这一种水果。原因不只是它有可口的味道,更是因为它产自我的故乡。现在身在异乡,嘴里却仍然含着家乡的味,可以从这份味道中追寻故乡。也许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总会滋生出不一样的情怀和感慨。忆及多年前,我刚出来教书那会儿,有篇三年级的课叫《我爱故乡的杨梅》,那时候上公开课选择了这一篇文章。课文有一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那会儿我没有去过江南,更没有吃过江南的杨梅。想到那句“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就忍不住的流口水了。那时候心想,我一定要去江南,为了这个故乡的杨梅也要去江南。04年终于来到诗画江南,在一个梅雨季节,热心的家长给我送来一篮子新鲜的杨梅,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杨梅,拈起一颗,拿到手里舍不得吃。果然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轻轻放进嘴里,当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感到细腻而柔软的同时,心中一阵窃喜,啊,我的江南情终于实现!吃一次杨梅,我总会忆起当时课本上一段话,也会回想起当初来江南时的憧憬。现在已到而立之间的我,已对杨梅情渐行渐远,重拾家乡的味,慢慢地也能理解“落叶归根”这个词的含义......
二、铁铺
幼年时代,家里还没有盖楼房,街道还没有铺上水泥。每天出家门口就是爬到街对面的山上玩一圈,每当听到“补——锅——嘞——”这种嘹亮的声音,我便从后山绕下来,知道”张补锅“来了!我静静趴在他的铁铺侧阶看”张补锅“打铁。”张补锅“是大家对他的呢称,他有一门补锅的绝活,再破的一只锅子,只要经过他的手,都会成为一只完好的锅。而我们最喜欢看的就是他补锅的绝活。要说到这个绝活,那可就神奇了。只见他一手拉着灶上的风箱,一只手将一些铁屑碎末放进炉火里的小铁碗里,头上大滴的汗使劲流,炉火里的铁屑融化时发出的滋滋声,夹杂着他汗水滴进火里的吱吱声,黝黑的臂膀也充满了力量。待到铁屑全部融化成火红的铁水时,紧张的一幕开始了,他左手操着一叠碎布,右手拿着铁钳子将铁碗夹起,把火红的铁水倒在碎布上,不等我们细看,他已经敏捷的将左手碎布上的铁水堵在了锅子的破洞上,再使劲一塞一挤一擦,好了!一口锅子补好了!等把底换了,他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张补锅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小时候,我常常问我爸爸,“张补锅”的手是铁做的吗?为什么不怕烫,我爸爸总是笑笑,告诉我,“张补锅”的手为了生活已经不怕烫了!长大后,铁铺也消失了,我常常想起“张补锅”这个人,或许他已经老了吧,还在人世吗?真想再看看他的绝活。
三、种子爷爷
我家店铺前,每逢赶集时便有个摆地摊的老人,他是卖种子的,各种种子玲琅满目的铺在地上。我叫他“种子爷爷”。我倒不是对他的种子充满兴趣,而是对“种子爷爷”的字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些标签上工整的写着“白菜籽”“萝卜籽”等等,这些是用不同的字体写的,后来我知道这是小楷,隶书,行书,“种子爷爷”用不同的字体写出各种种子的名称。我常常看这些字入了迷,“种子爷爷”也发现了我这一点,那天他赶集摆摊时,我发现他的行囊里多了一只毛笔和一叠毛边纸。他摆好摊,将这些纸铺在爸爸下棋的桌上,叫住我,说如果喜欢他的字,那就看看他怎么写出来的吧!那时候我十岁不到,而种子爷爷已经七十多左右高龄了,就这样一老一少研习起书法来。我不写总看着,种子爷爷写一个字,告诉我念什么,有时候还会画一些花鸟,梅兰竹之类的给我欣赏。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书画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说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那么从那个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位恩师,虽然我们老少交流的不多,我也并没有真正练习过,但是却从中得到了许多美的熏陶。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我经历了许许多多,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懂得了生活,并学会了感恩。小时候,常常对自己说,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而长大了,却对自己说,要做个踏踏实实,真诚的人。 人生的旅途中,,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名胜古迹,而是“能有一段漂泊的时间”,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无所事事地发呆,没事写写东西,找找回忆,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