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的第二部分——符号意识,在这个部分一共分为四个章节。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章节——埋下符号意识的种子。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通过数学符号,我们可以记录和交流数学问题,因此数学符号很重要,但是因为它抽象、概括,儿童学习时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先从儿童自发的涂涂画画,圈圈点点开始,悄悄种下一颗颗符号意识的种子。
在认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埋下这个种子,尝试让儿童经历寻找数、摆数、画数的过程,让儿童画数,可以是实物图、点子图,更希望是各种有创意的图,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数的理解。让儿童画一画,再说一说,就向数字符号靠近了。
我们还可以在运算过程中埋下这样的种子,儿童要认识的每一种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等都很抽象,但它们来源于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让儿童在实际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以学习加号为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加法运算的本质,加法运算具有“移入”、“合并”、“比较”三种情况。我们可以提供这些素材并创造情境,紧接着让儿童根据我们提供的这些素材通过画图、表述、动作等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就是找出加法运算的本质——“合在一起”。儿童在对相同点的表达过程中,呼唤符号出现。在对相同点的记录过程中,创造通用符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埋下符号意识的种子。左图是儿童在找规律时的呈现,教师要求“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找到的规律”,儿童就会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做标记。右图是儿童在表示规律时的呈现,教师只要说一句“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激发,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符号意识的萌芽。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儿童创造规律,表达想法时埋种子。创设活动,让儿童用符号表达规律,解释自己的想法,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是孕育符号意识的必要条件。
儿童早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感受到了符号表达的作用,就会慢慢喜欢上这些有意思的符号。符号意识的种子就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机种下了。
第二个章节是放慢符号抽象的过程。在这个章节,我想结合数学故事来具体阐述。第一点,让儿童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准备“好活动”,这里吴老师的“搭配”一课,就创设了一个搭配上下装的情境,利于儿童用符号表达。活动准备就绪,接下来就需要儿童的参与,在授课过程中儿童从头到尾想事情,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符号意识自然出现。吴老师从头到尾的态度都是不指导、多鼓励,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不打断他们的思维过程,只是及时的点拨,让他们有序地交流。
第二点,让儿童经历读懂他人符号的过程,儿童对抽象符号的接受,认可,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过程,读懂他人的符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两幅作品中符号的味道已经凸显出来了,我们可以先建议儿童找到他人想法中和自己想法相同的部分,思考他人做法的优劣,大部分学生也都是认可这两幅作品的。再针对不同点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或读不懂看不明白的部分,上面的作品被学生质疑,看不出是怎样搭配的,有几种情况;下面的作品被学生质疑表达不清,太乱。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个环节最需要培养儿童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第三点,让儿童经历符号优化的过程。把重复的、不全面的、交叉的去掉剩下一种简洁的方法,这就是一种优化的过程。从一开始都是圆圈不能清楚地表示上、下装修改为三角形代表上装,圆形代表下装,简单,清楚,能表示搭配的过程。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依然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表达方式,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用数字连线表达的方式更简便。还有的学生把图中上面的数字改为字母表示。儿童经历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中,体会到符号表达的不断优化,体会符号简洁、清晰、概括的特点。
第三个章节是在问题解决中培养符号意识。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解决问题前,让儿童用符号表达题意是让他们理解题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道情境题中,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题意,有的用图形语言,有的用符号语言,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符号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进而探索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符号理解数量关系。以这道题目为例,从两个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出生1是通过直观的图形符号来理解数量关系的,生2是通过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思考问题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符号进行运算,例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列出了三种不同的算式,虽然学生之前没有系统的认识小括号这个新的符号,但是学生可以以情境为依托解释每一个运算符号的含义,每一步运算表达的意义。在这样用符号进行运算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每一个运算符号的含义在进行精确计算,要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四章是在表达关系中深化符号意识。在数量关系中,分为常见的和一般的,常见的有各种公式、运算定律等,通过推理逐步明晰;一般的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更多只青蛙的情况,促使其在变化的数字中发现不变的规律,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