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墨子:兼爱非攻
最早为中国文化进行精神奠基的老子和孔子是两位走在路上的哲学家。另一位同样走在路上却比他们两位走得更急促,更勇猛,也更帅气的中国哲学家,他就是墨子。他简直就是一位超级竞走运动员,他为什么走的那么远,又那么急?因为要阻止一场战争,拯救一个小国家。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思想理念。一是兼爱,二是非攻。这4个字连在一起,意思很痛快,就是爱一切人,否定一切战争。
走在路上的这位哲学家,还有一个醒目的特点,那就是黑。他的衣服是黑色的,鞋袜是黑色的,连皮肤也是黝黑的。他在黑夜赶路,伸出黝黑的手,在黑色的衣衫上撕下一缕黑色的布条去包裹,受伤了的黑色的脚,而且连他的名字也是黑色的。
墨子还以孤胆英雄的侠义精神带出了一批学生,被称为墨家弟子。他们都是赴汤蹈火的道义之士,有司马迁所说的那种人侠精神,也就是严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以诺必成,不爱身崎岖的品德。
兼爱,非攻。这种品德也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墨子所说的兼爱范围比孔子所说的仁爱更加广阔,因为孔子讲究礼数等级,所以对爱也有等级区分。墨子的兼爱没有等级。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黑衣男人。
庄子:奇怪的年轻人
在诸子百家这个庞大的会场外,坐着一个年轻人,他在门厅的一角自言自语,不断提问,他就是庄子。
对于老人家们的学说,他都知道,但是他不喜欢,他们滔滔不绝的教诲世人的劲头,
他们好像把天下的什么道理都弄明白了,但是他们私底下是不是也有犹疑模糊,困惑两难的时空间,只是没有在明面上暴露出来。
庄子与他们完全不一样,他躲避官场也躲避学界。他觉得自己不是解答疑问的人,他也不相信老人家们能解答自己的疑问,他只能不断的问天问地问自己,更多的是当问题提出,他就在世间万物中寻找可以比拟的。把问题引向了更宏大,更飘渺的结构,也就是引向了哲学和美学,但是这种哲学和美学连小孩和老者都乐于接受。
他的问题触及了天地的源头,大小的相对,万物的条件,自由的依凭,生死的界限,真假的互释致人的目标,逍遥的可能。
直到今天,全人类思考等级最高的智者还纠缠在这些问题上,居然有人那么早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更多的人明白了提问者就是开天辟地者。
庄子取得了如此崇高的精神地位,但请不要忘了他提问的神态仍然像个孩子。他讲述预言的口技仍然像个孩子,只有孩子才问得出这么大的问题,讲得出这么美的故事。
他是大师气象和孩童气息的最佳结合体。他证明了一个怪异的道理:大师气象来自于孩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