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一代表
文化的最终沉淀,是集体人格。也就是说,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规,任何重大文化的基础是秘密,层层的人,那么应该由谁来代表和引领着秘密层的人呢?表面上一看是王公贵胄,豪强财阀,但无数事实证明是真正的文化创造者。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化创造者。
数千年来,真正代表和引领中国人的也是那些重要的文化创造者。这些文化创造者在事实常常无权无势,孤苦伶仃,甚至没有留下太多生平资料。但是漫长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让他们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老子就没有留下太多事迹留下的,只是他的思想,而且留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老子是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第一代表。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同时,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者老子排名第一,老子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代表。这位世界顶级的哲学家。全部著作只有5000字,而他的生平又扑朔迷离。
年岁已经不小,他觉得盼望已久的日子已经到来了,他活到今,天没有给世间留下一篇短文,一句教诲,现在可以到关外的大荒漠烟,大漠荒烟中去,隐居终老了,他觉得这是生命的自然状态,无悲可言也无喜可言,归于自然之道,才是最好的终结,又终结的像没有终结一样。现在他又出发了,骑着青牛向函谷关出发,到了函谷关。关严喜看到这位年老的手,便提出一个要求,能否留下一篇著作作为批准出关的条件?老子竟然一口气写下来5000字,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
老子这篇5000字著作的诞生过程实在绝无仅有。初一看是那么偶然,那么匆忙,那么尘土飞扬,但是往深里一想,人们一定能够感受到期间无你苍茫的哲学内涵和美学内涵。
老子消失了,但他留给大地的是一个能够深思熟虑的看透万象的民族。
老子写的那5000字滋润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却又由于时间阻隔,读起来颇为艰深。
孔子:长长的脚印
在老子之后,孔子站出来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
早在2500年前,中国的顶级思想家已经在路上,先是老子再是孔子,孔子第一次隆重的在路上,恰是去拜访老子,孔子是以学生的身份去问道的。孔子与老子见面后,出现了什么情景?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对话,这就有很多说法了,其实由于他们两人谁也没有透露出来,因此各种说法都只是后人的猜测。他们的思想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没有错,产生了一种互补性的平衡。
今天在这里,老子更明白自己是老子,孔子也更明白自己是孔子了,他们会更明确的走一条相反的路,什么都不一样,只有两点相同。
一,他们都是百代君子。
二,他们都会长途跋涉,他们都要把自己的伟大的说学说变成长长的脚印。
孔子在外边,老子的20年后开启了更为惊人的长途跋涉。他在外面行走了整整14年,而且年纪已经不轻。从55岁走到68岁,这14年的行走,有一些学生陪着他,沿路讲的话,被学生们记下了,他很想让当时各个诸侯邦国的统治者听到这些话,但他们不听,
却被死后2000多年的中国人听到了,也被世界上很多人听到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很多人都从孔子的那些话来认识中国文化。
孔子原先一心想着在鲁国做一个实行仁政的实验,自己也掌握过一部分权力,但实在冲破不了顽固的政治架构,最后被鲁国的贵族抛弃了。后来孔子在别的邦国遇到的问题大体都是这样,一开始都表示欢迎,他也提供一些生活物资,却谁也不听他的政治主张。
因此,孔子一次次抱着希望而去,又一次颓颓然失望而走。
孔子心里一直盘旋着一个矛盾,真正的君子应该被世人充分接受吗?
对于这个矛盾后,人总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进入,进行各种各样的评述和批判。伟大的孔子自知伟大,因此从来没有对南坡的阳光感到得意,也没有对北坡的风雪感到耻辱。
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即使在悲惨的晚年,他还在大规模的整理六经尤其助力于春秋。
可是渐渐的高的躯体,一天比一天疲软,疾病接踵而来,这座泰山真的倒了,连同南坡的阳光,北坡的风雪,一起倒了千里古道,万丈西风。此刻凝缩到了他卧榻前那双麻履之下。
这双鞋子走出的路,后来将成为很多人的路,成为全人类最大族群都认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