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怎么看?
两句名言看似矛盾实则不然,我认为这两句话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所指更多的是面对底线与原则坚决不愿违背。
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则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指的是要爱惜身体,珍惜生命,面对困境要敢于以退为进。我认为这两句话都有道理,要结合不同的生活情境予以解读。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是我们都非常熟知的一个人物。他在乌江自刎的故事所带来的悲壮,让很多人难以忘怀,南宋词人李清照专门为他写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对项羽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赞赏。
而项羽的竞争对手刘邦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在“鸿门宴”上机智的撤离,践行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种理念。从他们的结局来看,也许选择刘邦的这种方式是对的。
在我看来,无论他们选择哪种理念,一方面是他们的性格所决定,另外一方面也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这种选择题。就要看所处的情况,同时也要明白有一些底线和原则是不可放弃的。
比如说,我们红军当时选择的万里长征,当时的革命先烈选择来到陕北,看上去是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是这些革命先烈选择的本质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是为了更坚决的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了更为艰难困苦的一条路。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筚路蓝缕的坚持,就不会有我们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的解放。
再比如说这次疫情当中,我们许多的平凡人都选择相应国家的号召,足不出户。这样的一种留得青山在就是为了我们能战胜疫情的坚持。所以说,我们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同时,对于身边的一些事是可以放下的。可以放下对安逸生活的享受,放下对兴趣爱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