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心情碎碎念
今天是1月25日,周六,早上7点20分。已经坐上了去福建的火车,旁边的座位空着,因为郦教练临时“放鸽子”退了票,他说刚从福建回来又要去了还要赶这么早的火车,实在令他焦虑不已,最终他改了28号(除夕)回去的火车,竟也让他买着了,同时也给我创造了一人享受两个座位空间的惊喜福利(大概享受了一站的时间吧)。
2025年已经悄然开启且快一个月过去了,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今年也将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所以昨天就提前调休了一天先回安吉看看爸妈、外公外婆和奶奶,算给他们提前拜年了。
本来昨天晚上还预约了一节19:40-20:40的瑜伽课,想着赠送的10张团课券(年前有效)一定要用完,浪费一张都可惜了。但在开车回去的路上想到是新年前最后一次陪爸妈,觉得陪他们一起吃个饭更加重要,就果断取消了。
虽然最终爸妈因为店里忙,我们也没能一起吃上晚饭,反而是跟我们的发小一起吃了顿“大餐”,但还是有幸成为了爸妈店里最后一波“客人”。
每次开始写简书日志都像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也确实大多数时候是在出行的火车上才有时间和心情码字,没有规划和设计,只能从碎碎念开始。2024年想着每周一篇周记,结果写了24篇,所以今年打算调整一下,改成每月一回顾吧!
上次想到假如自己还能再活56年(到90岁),按每周看一本书大概都看不到3000本书了(56年*52本/年=2912本),遂立了个3000本书阅读计划,现在在看2025年的第4本书。那如果每月写一篇回顾,往后余生也就只能写672篇(56年*12篇/年),想想也不多。
那天朱锦绣老师送了我一本书吧的文学迎新手册,收录了过去这一年她和盛厦的记录、书吧的故事、过去一年的足迹,还收录了我们在书吧2024年迎新跨年活动上的演讲。书中的文字很密很小,记录很细很多,但我却深受感动,因为时间的力量,因为坚持的信仰,那一句“物质社会,我们仍向往纯真年代”沉淀了岁月,形成了文化,激荡了心灵。而我似乎也正是从参加那一年书吧迎新活动后,和书立一起拉起了阅读小组的微信群,我也开始重新读起书来了。
所以书吧对我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身边爱读书的人,尤其是郦教练不知何时开始给家里营造出的阅读氛围,对我来说是潜移默化的,我很感激有这样的环境。
每年汇编一本对我个人来说是有点困难的,但也许10年可以,到2026年工作满10年之际,可以汇编一本出来。这样2026年要“出书”的flag又多树了一面。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新年:新的目标规划
说到新年Flag,正好借此机会回顾一下1月4日我用思维导图整理的八个方面,也是借用了易效能的“八大关注”。正好可以回看下1月的践行情况:
健康方面,锻炼没有跳绳没有跑步也没有打八段锦,机缘巧合成了家门口的“观止瑜伽”会员,就因为晚上带又又出去溜溜,她踩到了打在地上的广告灯,可以说是“偶遇”的。两周的时间上了9次团课了,课程体验都不错,也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微小的变化,比如一直韧带很差弯腰只能碰到膝盖,但现在不弯曲膝盖的情况下指尖终于能触碰到脚尖了,比如昨晚虽然取消了课但是回到家瑜伽垫一铺也能自己简单拉伸一下,都是非常有益的改变,要继续保持。
作息并没有调好,还没有找到早睡早起的节奏,其实定的目标也不高,先从23:30睡7:00起开始,接下来十天左右时间陪又宝贝睡应该没问题。饮食上因为锻炼了的原因,也自然而然更加清淡少量了,以至于郦教练有几次还专门为我准备了低脂晚餐,连叫老娘舅外卖都给我选了宝宝餐。
家庭方面,亲子陪伴因为1月前半个月又又在安吉,后半个月又去了东山岛,实际我能陪她的时间不太多,但只要有机会都会创造时间互相陪伴。1月12日又宝贝刚跟爷爷奶奶到了东山岛就突发高温惊厥,持续高烧5天住院一周,郦教练12号(周日)晚连夜飞过去陪护了一周,我也在17号(周五)结束了深圳东莞的出差后直接过去东山岛陪了个周末。
随着又宝贝的身体恢复,也恢复了她调皮捣蛋的本质,这方面她爷爷奶奶比我有耐心多了,我总是本能地想要“教训”她,这次去必须每天提醒自己要情绪稳定,每次想要“揍”她时可以心里默念“阿弥陀佛算了吧”,毕竟还是个宝宝,相信在全家的爱与包容氛围下成长的她,未来也偏不到哪里去,就放宽心吧。
和郦教练没一起吃几顿晚餐,因为过去两周要么有出差,要么约了团课,但只要他在家每天都会例行问我几点到家,如果到的不是那么晚他也会等我一起或是自己先吃一半。在他去东山岛的那一周,还好周三我就出差了,不然晚饭我一个人确实习惯应付一下。每天下班能吃到郦教练准备的晚餐,以及早晨起来吃到他前一天睡前就预约在蒸锅里的早餐时,我还是满心感恩的,没有谁有义务照顾谁这一人生大事“吃喝”二字,我好几次想说谢谢他,但是他有一次回应我说“你福气好,谢我干嘛?”,那我就谢谢我的好福气吧!
其它几个方面不一一回顾了,每月回头看一看还是有必要的。值得鼓励的是过去这一个月没有被微信短视频裹挟,没有像以前一样饭后坐在餐桌旁能一刷几个小时,也不能说完全戒了,只是有新的习惯在养成中,替代了短视频,比如锻炼、阅读。
还有“每日反思”持续记录了60天,每天一段话的形式非常适合我,就记录一点印象最深的,没有太多压力,所以能持续,给每天的生活和思考,留下一点点痕迹。
回顾:1月图片大事记
还是需要借助手机相册,以照片的形式来简单回顾一下1月大事记吧!
后记:我的外婆
1月的相册记录不一定齐,比如昨天回家探望也都忘了留影。我的奶奶外公外婆过年分别是90岁、86岁和83岁了,郦教练奶奶过年88岁了。我其实特别想写写我的外婆,如今每次回去探望都只是短暂的停留,喝一杯茶的时间外公外婆还总是忙着给我们装这个那个的,外公自己晒了桂花、腊梅花泡茶,硬是给我装了一罐桂花,年后回杭州可以泡茶喝。
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外婆煮的茶叶蛋也会在茶叶里放点桂花,她煮的茶叶蛋之所以入味,是因为通常要分两次两天煮,前一天煮完(要小火慢炖),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继续煮一会儿。外婆说蛋壳不需要敲碎,它自己会煮裂开。我和郦教练在不饿的情况下各吃了两个,还装走了一些,现在这盒茶叶蛋正跟着我一起去东山岛,带去给又宝贝尝尝太外婆的手艺,感受太外婆的爱。
外婆总能和我分享过去零星的记忆碎片,我记性不好如今记得不多,有时也没有很用心听进去。我只记得她曾经说她怀孕时候特别想吃鱼,锅盖打开闻到鱼香恨不得生的都想吃下去,她说的时候笑得那样开心,仿佛过去就在眼前。她说舅舅小时候也有一次抽筋都翻白眼了,她抱起舅舅一口气跑到乡卫生院。那时候没有车,我想象外婆抱个孩子跑过一道道田埂,那一刻肯定跟又又爷爷奶奶那天一样受到惊吓。外公也会时不时想起和反复念叨我小时候的事儿,这次说我小时候硬要去关鸡笼的门把手夹去哭了。
这些小时候的事我是都记不起来了,但是他们还记得,正如又又长大后也肯定记不起小时候尤其是三岁以前的事儿,但照顾她的爷爷奶奶记得。而我正是在差不多又又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因为妈妈出来学理发要开店,我也是那个曾经“留守”在外公外婆家里但被关爱着健康长大了的孩子。
这次又又持续发烧,外婆用农村里常用的传统方式帮我又又找到突发高温的“原因”,她说是又又的太爷爷摸了一下又又,因为又又前一阵在安吉,这会儿走了太爷爷不舍得。我从未亲眼见过外婆这样做的经过,但那一刻我并未觉得迷信,只觉得从没有念过书的外婆有她自己的智慧,她走过的这一生,多少经历和经验伴随她一路走来,我觉得外婆是我见过最独立顽强的生命。老一辈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子孙后代,我们能做的也很简单,心存敬畏和感恩。
假期:简单规划一下
今天开始有10天的假期,还没仔细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好好陪陪又宝贝,和家人一起过个年。如果一定要立几个flag的话,那就是至少看一本书、听听王德峰讲的国学(昨晚刚被郦教练安利)、每天拉伸锻炼下、早睡早起、保持学习和反思。如果有时间的话,再把手机相册清理一下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年新气象,希望新的一年长出新的智慧,拥有不一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