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妇女节(女儿节)

人人皆知“三•八”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当然这一天也是我国劳动妇女的节日。

肯定有人会问,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有没有女性专属节日呢?

的确有,还不止一个。

据文献记载,古代女性的节日都被唤作“女儿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节源自汉末的一个传说。相传当时的一户人家在三月初左右连亡三女,引得人心惶惶。为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民众纷纷到水边洗浴以驱除不祥,后世相沿成俗。

古代上巳节这天,人们会临水祓除、烹制美食、戴荠菜花甚至祈求子嗣。

其中临水祓除的习俗在汉朝就已形成,当时上巳节是一个较为隆重的节日,每到此日,男女老少都要前往河边沐浴,在清洁之余更希望流水带走身上的病气。

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古代,“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也就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就选在端午节这一天。

已嫁妇女归宁之俗起源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社日。

唐代,每到社日妇女可以休息一天。

到了宋代,社日被一分为二,成了春社和秋社,出嫁的女儿可以在这两天回娘家省亲。

社日自元代戛然而止,以致明清时期鲜为人知。但是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却被沿袭下来,只是融入到了端午节和重阳节的节俗之中,也因此,明清时期的端午节和重阳节又被别称为女儿节。

除了归宁,古人也会在端午节这天乞子。

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簮以榴花,曰女儿节。”

六月初六·回娘家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古代的妇女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

清代嘉庆《合肥县志》:“六月六日谓之过半年,妇女偕婿归宁。”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事实上,在牛郎织女传说以前,人们就已经在七月初七这天过节了。

七夕节是古代女儿节中,最早以女性为主导的节日,许多风俗都体现出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特质。

其次,流传至今的乞巧节风俗,也显示出古时女子的日常劳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女子能够变得更加灵巧。

除了乞巧,七夕节还有乞富、乞寿、乞子等习俗。

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这天与女性相关的节俗有归宁和食用放枣点缀的花糕,以含蓄地表达乞子的心愿。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

在明清时代的《大兴县志》中记载:“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亦曰女儿节。”

可知明清时代,京城地区已有将重阳日也叫“女儿节”的习俗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妇女不用再等到妇女节这天才出门,更不用趁着节日去乞求巧手、沐浴求子,而是享受真正的男女平等。

今天,拼搏在各行各业中的女性,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力量。我们应该为自由、独立、美丽的新时代女性们举杯。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