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收获
1.庆祝
有11位伙伴加入练习,庆祝顺利完成第一次小组共练。中间讨论分组设置不太顺利,不过大家非常的包容和理解。
2.哀悼
(1)预设自我介绍每人一分钟,约十分钟,实际用了约20分钟。
(2)共练中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但是没有想到提前学习操作流程。
以前未使用过腾讯会议开启小组讨论的功能,当时在共享屏幕的状态下看不到,是爱珺老师及时开启小组讨论。不过她可能也不熟悉,忘记设置讨论时长,回归主会场的时间参差不齐。
3.学习
(1)爱珺老师分享:大家可以带着一个案例(问题)来学习全程,有目的地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敏姐看到我的困惑后,和我单独开启腾讯会议,了解熟悉了设置小组讨论的各个选项。
二、对项目及所收到的支持的反馈
1.作为陪伴者,在这个项目过程中,你接受到哪些支持?
(1)接受到敏姐和爱珺老师的支持,有问题直接在三个人小群里提出,大家讨论后给出最合适的建议。敏姐有腾讯会议会员,直接设置了周期会议,就不用再联系慧慧老师了。
(2)慧慧老师看到我想提示C老师减少往陪伴小群里发与非暴力沟通不相关的讯息后,及时询问我的需要,雅敬老师也进行了回应。这样我可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最后如实的在群里进行表达,也算是给大家示范了借助四要素书写的范例。
2.保持(哪些部分有效,值得保持?)
我觉得有些消息需要通知小组所有成员时,胖鱼能够及时@大家提醒是有效,需要保持的。
3.改进(哪些部分不那么有效,请提出改进建议,越具体越好)
(1)慧慧老师看到我关于使用小组讨论功能的困惑后,发了一些语音,不过可能没有像敏姐那样直接演示所以当时确实不太清晰。关于操作动手的部分,还是要亲自体验。
(2)新一期读书会建立陪伴者小群时,要不是陪伴着三位老师自己建群后邀请胖鱼和慧慧老师;要不就是慧慧老师的微信来建群。这样避免企业微信的弊端,主要老麻烦胖鱼老师确实怪麻烦的。
(3)修改备注不强烈要求实名,自由度高,相对应问题是:大部分老师不改,陪伴者无法将小组老师本名与昵称对上号,不便统计小组共练。下一次不妨请求改备注为“昵称+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