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暴力沟通”四个字我觉得比较生疏,仔细查看有关书籍才了解一点皮毛,与朋友们分享。“暴力沟通”就是与人交流中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的沟通,会让人误会甚至反目成仇。
“暴力沟通”说简单点就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可归纳为四种,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和回避责任。
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例如,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年轻人因心情不好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老人让座,引起公愤,其中一记者将此事当新闻发出去,然后全社会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年轻人进行批评、审判,最后不堪重负的年轻人用跳楼自杀来结束生命。
进行比较严格说也是评判的一种方式。如做父母的常常会对孩子说,谁谁家孩子学习有多好,张三家的孩子考试100分,李四家的孩子是优秀学生,王五一个月都挣几万元,这样比较也会招致不满,父母觉得是给孩子动力和激励,而孩子却感到的是巨大压力甚至会进行反抗。
强人所难是指用命令、批评、指责的方式强加给人,甚至用惩罚相威胁。如父母说:“你下次考试各科成绩都要达到90分以上,否则就不给你买好吃的。”这样的威胁会使人不满。如早在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爆发的骇人听闻的“杀母案”,高二学生在夜里对母亲下毒手,调查后发现,是因为母亲要求孩子考试必须排到学校前十名,重压之下,儿子怨恨母亲,结果酿成悲剧。此类事件不止一个,正是因为长辈强人所难,令孩子不满意,逐步出现隔阂,导致恶果。
回避责任是指自己一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怨天怨地,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责任。其结果是让他人厌烦,失去了众人的可信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仔细对照自己好像都有这些现象:尤其是教育孩子时,从小学到初中也曾对孩子说一些高标准严要求的话语,严格说起来就是与人比较啊,强人所难啊甚至回避责任在我身上都曾出现过,好在我的孩子基本就在身边,常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及其反应,能够及时疏导和改变教育策略,不良现象也都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酿成不良后果。
由此看来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也不能局限于“暴力沟通”,就缩手缩脚,撒手不管孩子,那样有可能造成孩子随心所欲,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也是麻烦的。该咋管就咋管,只要注意力度不要太过分就行,一切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