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常山故城西八都神庙内,后湮没而复现,现移置于封龙山上。据碑文记载,陇西冯君到元氏县就职时,遇到该地连遭羌人骚扰和蝗旱之灾,后祈祀三公山,甘露屡降,连年丰收,于是立碑纪念。
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人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碑凡十行,每行字数参差不齐,字势长短不一,错落古劲,是兼篆之古隶也。”刘熙载《艺概》:“《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常山故城西八都神庙内,后湮没而复现,现移置于封龙山上。据碑文记载,陇西冯君到元氏县就职时,遇到该地连遭羌人骚扰和蝗旱之灾,后祈祀三公山,甘露屡降,连年丰收,于是立碑纪念。
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人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碑凡十行,每行字数参差不齐,字势长短不一,错落古劲,是兼篆之古隶也。”刘熙载《艺概》:“《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