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这本书可以使用What、Why、How的原则来进行总结:
What:
知识的定义:
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衡量标准: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你学习之后和学习之前,思考和行动都一样,那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临界知识的定义: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临界知识的起源:
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
Why: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第一个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第三个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而要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How: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2.刻意练习
3.以教为学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2.定期回顾
3.付费购买
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从长期看,用临界
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找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的过程。那具体怎么找呢?作者经验是: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 小川 201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