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有什么学问呢?且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一、课始问题引领
片段一:
师:你去买礼物,一般都要用到包装,你看重包装的什么呢?
仲:我要看钱的多少。(这是大部分人的心理,也是最真实的反应。)
师:看钱的多少,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生:节约。
彻:我要让那个包装看上去比实际大很多。(这小子,想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师:他是想要什么效果?
生:视觉效果。
培:我想看的是显得气派。(讲排场,可能是个格局较大的人。)
洲:我觉得可以用人民币做包装。(这个更讲排场的人来了。只是他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最大面额就是100元,用100元拼成一个包装,其实可能并不怎么值价啊。)
生:这是显示奢侈。
戈:我想要美观的。(我们都想要美观的。)
微:我还想看他的包装是不是很整齐。(这个可能就指的做工是不是精细吧。)
(我们以买方的身份,提出了包装要:节约、视觉、气派、奢侈、美观和整齐。对别人提要求,是我们的强项。那对自己提要求呢?)
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换一个身份,你是卖东西的人,要包装一个物品,你要考虑什么?
培:我要赚钱。(这可是上面提“气派”的人的话。不过,可能他想的是“气派”和“赚钱”兼顾吧。)
洲:我也要赚钱。(这个最奢侈的人也是想的商人的利益。)
师:那要赚钱首先想到的一定是——
生:节约。
生:我觉得在节约的同时还要注意美观,不然你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赚钱呢?
(于是,我们从卖方的身份得出包装要:节约和美观。)
身份一变,需求就变,这是常识。
二、课中操作引领
给学生准备了两个一样的和四个一样的长方体学具,进行小组探究,一是有哪些包装方案,二是看怎样包装最节约。
还是平日这种操作的太少了,所以好些学生对这几个简单的学具产生很大的兴趣。刚好下课,我也没有做干涉,要玩的就玩吧:任意拼摆,任意组合。
每个小组也发了一个单子,工分好,上课时,便开始探究。
就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些孩子的个性:漫不经心的、善于合作的、喜欢单打独斗的、游走在课堂外的,个个鲜明。当然,我也只对那些不能合作的、游离课堂外的人进行恰当的提醒。
有的小组效率高,有的小组效率偏低,这取决于四个人的配合程度。
整个操作,不算下课的那10分钟,给了他们20分钟。
三、课中分享思路
对于两个长方体的,孩子们很容易作答。但也会给出思路:和几个物体的表面积之和来比,减少了几个面?
迁移到四个长方体,情况就有好多种了。于是,让他们每一组都提供一种思路,集体看看他们的思考过程是否正确。
最后一共呈现了八种不同的方法,也得出了每一个减少的面积有哪些。
结论一般都是根据给出的物体得出的结论,有没有局限性呢?一定有。
四、课后作业提升
练习作业,是有梯度的。如果完全凭着课堂上的经验来做题,会有局限性。
所以让学生来看看,一定是减少最大面是最好的办法吗?最后总结到还得看数据说话。比如说一个大面小于两个中面面积时,是减少4大4中的情况才是最节约的。当包装纸的长、宽、高越接近,或者变成一个正方体的时候,就是最节约的时候。
这节课的学问真的有点大。学生的思考有多远,还得看老师的思考走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