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后到班里转转,看看班级里孩子们的情况,看到孩子们井然有序在准备下面的课,内心里自然是感觉非常的高兴。讲桌怎么跑到一边去了?了解一下情况才知道,原来是这节课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两位学习委员做为主持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了。我心里想,准备工作做的很好嘛,心里面也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语文邵老师刚好走进来,看到我就说:“你来了!刚好,我们这节课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你给我们当评委吧。”马上想到为什么?为了什么?之所以老师邀请我参加,是想让我看看孩子的表现,看看孩子们开学后的变化,目的可能是想从我这里获得支持,班主任如果能够支持,那么孩子们在课堂的表现肯能会更好,更能促进孩子们的发挥。
我说:“我哪里懂诗歌啊,不会评啊。”我首先下意识的在拒绝,一方面自己确实对诗歌不懂,担心自己评不好,另一方面也忘记了李老师说的体验很重要。诗歌虽然评的不专业,但诗歌是给人听的,凭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要敢于去尝试。
邵老师说:“很简单,凭着感觉,你就根据项目打分就行了。”邵老师对我进行了积极关注,消除我心里的焦虑。
“那好吧,我也很想听听呢!我给他们录个视频。”我回复说。我这一节正好没有课,自己内心里也很想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我也要挑战一下我自己。
上课铃声响了,两位主持人开始主持今天的诗歌朗诵比赛,两位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秀,主持节目也不含糊,很有主持人的范。
首先朗诵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先由一位同学进行整诗的介绍,再由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诗歌朗诵,最后同学们进行点评。从介绍到朗诵,第一组同学的实力很强。到了点评环节,结果先被语文老师给将了一军,让我先来点评。这次我就不推辞了。
“很高兴能够参加你们的诗歌朗诵比赛,也很荣幸能够第一个发表意见。我被第一小组的朗诵震撼到了,声音洪亮,颇有气势,语音语调富有感染力,情感表现很充沛,说明同学们对诗歌有一定理解,一定程度上能表达出诗人的那种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在舞台表现上大家如果能够抬起头来,结合目光、表情去表达感情,效果就会更好,谢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毕竟都是小孩子,在台上的经验不足,在台上不太愿意表现自己,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很好了。这就是要更多的看到积极、正向、阳光的方面,逐渐让积极的替代消极的。应该说自己被他们感染了,自己也有种想朗诵的冲动,还好自我意识到,这是在课堂,不可以随便打乱教学计划,再说,这首诗很久都没有朗诵过了,没有练习和准备对他人也是不尊重的。
之后便是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小组的自评,我还是有点小看了初中生,他们看问题还是很到位的,问题基本都能看到,当然也有一些不足,各小组也能客观的接受同学的评价。最后就是语文老师的补充点评,老师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上去分析指导,自是高屋建瓴。
后面的几个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前面的经验,尽量避免前面小组出现的问题,这可能就是见贤思齐吧。
从这次的诗歌朗诵比赛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他们需要舞台,需要机会,只要给他们舞台,给他们机会,他们有能力做好,并且做的还会出乎你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