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有勇无谋,不善于带兵,带兵不严,军纪松驰,在曹操的诱饵粮草、车仗、马匹面前不战自乱,竞相抢夺,曹操军一冲锋,就溃不成军了。
文丑武功与关羽不相上下,但勇气不如关羽,他被关羽杀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心怯逃跑,如果他不心怯,关羽不一定能杀他。关羽张飞赵云等从来就不会心怯,所以在武功实力差不多时,更勇敢的胜,或狭路相逢智勇者胜。所以文丑死于心理素质较关羽差。
同时文丑/颜良都是没有独当一面带兵能力的人,都是有勇无谋的人却被袁绍重用挂帅,说明了袁绍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智慧。无勇无谋的人重用有勇无谋的人,这样既使兵力很多也没有战斗力,都是乌合之众,早晚必败。
云长引数骑东冲西突。正杀之间,刘玄德领三万军随后到。前面哨马探知,报与玄德云:“今番又是红面长髯的斩了文丑。”玄德慌忙骤马来看,隔河望见一簇人马,往来如飞,旗上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七字。玄德暗谢天地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欲待招呼相见,被曹兵大队拥来,只得收兵回去。
袁绍接应至官渡,下定寨栅。郭图、审配入见袁绍,说:“今番又是关某杀了文丑,刘备佯推不知。”袁绍大怒,骂曰:“大耳贼焉敢如此!”少顷,玄德至,绍令推出斩之。玄德曰:“某有何罪?”绍曰:“你故使汝弟又坏我一员大将,如何无罪?”玄德曰:“容伸一言而死: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袁绍曰:“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喝退左右,请玄德上帐而坐。
刘备带领三万袁军为什么不救援文丑军?刘备是见死不救吗?刘备是否是拖延战术?不战无功而返,刘备是否是出工不出力?哎,这就是袁绍信任重用刘备的结果,袁绍真是糊涂虫统帅。
刘备与关羽如果在战场上遭遇战,会如何?战还是不战?于公必须战个你死我活,于私不能战,必将左右为难。
袁绍两次要杀刘备,刘备2次几句话保命脱险,表现了袁绍的喜怒无常,没有主见,很容被别人的话影响,也说明刘备投袁绍风险还是很大的,经常有生命危险。刘备说的话也合情合话,表现了刘备的智慧:这是曹操的借刀杀人计,你杀我就是中了曹操的计。刘备怎么知道是曹操的借刀杀人计谋?只能说是刘备的猜想或合理推理,袁绍想我怎么可以中曹操的计?于是袁绍改变了主意决定。
也说明袁绍还是很讲道理的人,只要你说的他感觉合情合理或有理他还是会采纳的,但这种有理可能是正理,也可能是歪理,也可能诡辩的理或狡辩的理,袁绍可能就分不清了。很多人可能也会犯分不清错误,这考验人的鉴别辨别能力智慧。
理还分为天理、公理、道理、法理、科学之理等等多种理。
同时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看也可能有不同的理,会得出不同的是非结论,甚至相反的结论,所以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轻重取舍了。
同时做为领导者也必须对下级下属讲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才能公平公正,否则有可能引起下属反抗抗命等后果。
玄德谢曰:“荷明公宽大之恩,无可补报,欲令一心腹人持密书去见云长,使知刘备消息,彼必星夜来到,辅佐明公,共诛曹操,以报颜良、文丑之仇,若何?”袁绍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玄德修下书札,未有人送去。
刘备说的假话,是骗袁绍的话,不是刘备的真心话,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袁绍相信了。为什么?因为袁绍根本不了解刘备的心态,袁绍可能只是认为刘备是个大好人,是德能慧兼备的大好人,所以信任他重用他,但袁绍不知道刘备不信任袁绍,对袁绍毫无忠心忠诚,从心里看不起袁绍,只是在暂时利用袁绍而已。早晚要走。所以袁绍就是这样的人:别人把他骗了卖了,他还在帮别人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