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到“你为孩子进行启蒙英语,想达到的最终效果是什么?”的时候90%的父母都会这样回答:想培养出孩子的英语思维,让孩子把英文说得像母语一样好。
不管是机构还是家长,都在说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到底什么才是英语思维?又有哪些可实现的方法能帮助孩子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培养这种思维呢?
所谓英语思维,就是think in English / use English to think(用英语思考);简单直白地说,看到某一个事物或在某个场景中,孩子能够非常自然地把它跟英语对应起来,中间没有一个翻译过程,直接用英语去想、去表达。
比如,看到月亮这个图像,一个具有英语思维的孩子会直接想到moon,而不会用“月亮”这个中文词来做过渡桥梁。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在英文学习课堂上,我们培养孩子们的,都是前一种思考方式。直到现在,我们也经常能碰见这种情况:
家长:宝贝,你知道苹果用英语怎么说吗?
孩子:Apple。
正是一些家长们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他们采取了“苹果苹果苹果,Apple、Apple、Apple”的方式,这种方法看似有成效,一节课下来,孩子“学”会了很多单词。但这也在不经意间建立了苹果→Apple的中式思维模式,而不是苹果→Apple的英文思维方式。
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具体来说,爸爸妈妈在家里可以怎么做呢?小步综合一些其他学者的理论资料和方法,给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在语言和图像(images)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形成思维的这一脑神经原理来自赫博(Donald Hebb)提出的“Neuron cells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也就是说大脑在同时接受到相关联的“声音”和“图像”刺激时,会促使声音和图像的敏感细胞同时激发,并将其神经纤维结合在一起。
如前面提到,很多爸爸妈妈带孩子开始学英语,常会这么做:买一副字母图,或者一些卡片,让孩子跟着学 “苹果,苹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 学完再回过头来会这样对孩子提问:“苹果的英语怎么说?香蕉的英语怎么说?”
这样的过程,孩子学会的是 “苹果=apple;香蕉=banana”,把中文和英文对应起来。所以等他看到“苹果”这个东西,要说出英文的时候,必然要经过翻译这一步。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直接把应该在语言和图像(images)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而去建立这种联系,一般比较可以借助常见的辅助工具如,单词卡、图文词典以及简单的原版绘本来实现。
比如,国外孩子经常用的图文词典,这种词典通常还会创设一个场景,比如下面的场景是“THE
HOUSE”,在场景中,孩子会更加容易理解每个单词分别对应了现实中的哪件物品。(这里也给的大家推荐一个好用的美国韦氏字典网站:http://visual.merriam-webster.com/,具体介绍在此不具体介绍了,大家用空可以上网站去了解。)
2
在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把图像和单词建立联系虽然比“苹果苹果Apple Apple”稍微好一些,但它仍然是初级做法。比它更高级的方法,是辅助动作,这个时候,就可以实现让孩子直接把特定场景的动作和完整的句子建立联系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TPR“全身反应法”了,这种教学法也贯穿在励步的线下课程中。它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适应动作来表达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ears”就去摸自己的耳朵。
3
调动各个感官去学英语
不得不说,这是将具体场景和英语牢牢联系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同样是一个苹果,你拿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苹果摆在那儿告诉孩子这是“Apple”,孩子可能要反复几遍才能记住。
但是,如果你拿着一个苹果声情并茂地对孩子说:
Look,!It's an apple.
然后,用手指在苹果边上画着圆对宝贝说:
Apple is round,right?
接着,让宝贝咬一口:
Taste it.
然后夸张地说:
Wow,it's so sweet!
这样连看带吃,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apple是苹果,虽然可能不知道什么是sweet什么是round,但是孩子会自动把sweet和尝苹果联系在一起,把round和妈妈画的圆联系在一起。
除了以上方法,在平时和孩子读绘本时候,也可以调动孩子的感官把用英语把绘本“现场演绎”出来。我们在读完绘本之后,可以借助一些玩偶、书,和孩子一起复述和重构这个故事,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这样做,也是调动孩子多个感官,把英语“做”出来的意思;这个过程中声音、图像、动作在孩子的脑海里汇集,建立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英语、养成英语直接思维的有效启蒙方法。
比如,拿牛津阅读树绘本《See Me Skip》为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爸爸学Biff跳绳然后摔倒闹笑话的故事。孩子在朗读故事之后,可以通过表演将故事情境迁移到真实生活中。比如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准备好跳绳,和孩子一起在跳绳中学会英语表达:
妈妈(一边拿出跳绳,一边说):See me skip。
妈妈(然后一边跳一边说):This is the way. I like to do this every day.
妈妈(跳完把跳绳递给爸爸):Come on, Dad.Can you skip too?
爸爸(接过跳绳):Yes, I can. I skip like you.
爸爸(一边跳绳一边说):Look at me. Look at me go!
……
4
大量的阅读积累情境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绘本故事常常是生活化、场景化的,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建立起英语语境。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曾经说过:“阅读是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路径。” 英语学习者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才能自然习得英语。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多听多看地道、有趣的英语材料,积累真实、丰富的英语语境,这样才能成功地逐步培养英语思维。
其实以上的几点在咱们励步的课堂中都有运用和体现,比如课上的TPR“全身反应法”、RAZ的引进和阅读的大量渗透等等,目的都是在逐步帮助孩子慢慢去建立起地道的英语思维。希望家长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把这几点建议深化到和孩子的英语学习中,Think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