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这样教》——丁文宏老师《桃花源记》备教手记摘录

《桃花源记》,属于记事类散文。《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因门前栽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大志愿,后因不满当时朝政的黑暗,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81天),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辞兮》,自明本意。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兮》《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

第一课时

1.借助注释工具,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写作方法,读准节奏速度。

全文以朴实无华、从容不迫的叙述为主,以情感真挚的描写为辅。

3.积累常用字词,完成过关训练。

第二课时

4.教学《桃花源诗》,映衬课文内容。(内容见前文)

5.品味精美语言,领会诗文内涵。

6.小结本文教学,诗歌结束本课。

小结:《桃花源记》以武陵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记叙了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桃花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