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店随手拿起了梁晓声的孤独是生命的常态,看到了。
我自己对努力有怀疑,但有不知道哪种是对的,这似乎是答案。
在物质生活方面,其实都正过着仅比一般生活水平稍高一点儿的生活。他们毕业于名牌大学,他们留过学,他们有双学位甚至顶尖级的高学位,他们敬业而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他们已经青春不再人届中年,他们有才华和才干,也有所谓的“知产”……但他们确乎非是富有的“一些”人。他们的月薪相对高点,但绝非“大款”。他们住得相对宽敞,但绝不敢奢想别墅。他们买得起私车,但必是“捷达”或“普桑”。
他们的人生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少说是在大学毕业后靠了五年的努力,多说靠了十年十五年的努力……
如果算上他们从小学考初中,从初中考高中,从高中考大学,进而考硕考博所付出的孜孜不倦,丝毫也不敢懈怠的学习方面的努力,那他们为已达到的现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付出了多么沉甸甸的代价可想而知……
对于最最广大的中国人而言,没有他们那一种付出和努力,欲使自己的人生达到他们那样的程度也简直是异想天开!或曰:那也算是成功的人生吗?究竟可不可以算是成功的人生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知道,那一种人生在中国已是很不容易争取到的人生。即使在日本,在美国,在我们的同胞世代生存的香港和台湾,普遍的努力的人生,也只不过便是那样的……我主张正为自己的人生蓄力储智的青少年,首先应将这样的人生定为追求的目标。它近些,对它的追求也现实些。我并不是在主张无为的人生。我只不过主张人生目标的追求要分阶段,每一阶段都要脚踏实地去走。至于更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