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杨发辉
你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吗?
脸红
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倾向于找一些不需要频繁人际交沟通的工作
在谈话中很少表露自己
身体僵硬,缺乏目光交流,说话声音非常小
在谈话中不自信,过多的顺从。
什么是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又称社交恐惧症,是指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或公共场合表现出与环境实际威胁不相称的强烈恐惧和(或)焦虑及回避行为。——国家卫健委《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有三个小题,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有没有社交焦虑障碍:
1.害怕尴尬让我回避和他人一起做事或谈话。
2.我避免那些让我受众人瞩目的活动。
3.尴尬或看上去愚蠢是我最害怕的事情。
0一点也没有
1有一些
2中等程度
3非常多
4极端的多
·3个问题得分总和≥6,百分之五十可能有社交焦虑障碍
·如果已经对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干扰,建议去医院的精神科做进一步诊断。
内向VS害羞VS社交焦虑
内向是一种人格特质,他倾向于独处,但是有可能他不害怕社交。
害羞等同于轻微的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比害羞的程度更重(腿打哆嗦,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身体僵硬)
目前中国大约有840万人有社交焦虑,约占0.6%。由此引起的负面影响有:社会功能损害、共病(暴饮暴食)、学业工作表现差、欺凌、失业、孤独、注意力障碍、辍学……
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1.遗传
2.家庭因素:
家庭塑造我们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
社交焦虑的养育者更少社交
也不鼓励孩子在社交中锻炼
焦虑症状和行为模式“榜样”
耻感教育
3.重要经历:欺凌、被嘲笑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模型:
研究发现,当我们的学生在一个社交情境,比如说要让他演讲或或回答问题,他会冒出一些负性的想法。比如会很丢人、同学们会嘲笑我唉呀,我觉得这个回答会显得我很笨呀,我会脸红而他们会看得见等等。他的这些负性想法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他就会感觉到别人都在关注他,然后他就开始自我关注,自我关注的结果,他就会脸红、出汗,有的时候还会感觉到威胁,感觉自己不被别人喜欢。这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环境,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环境,为了自身的安全性,他就回避、不说话、不上去、不回答,等等。但是,他自认为的这样的安全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他会进一步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加重他的身体反应,比如说手抖、腿抖等等。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认知,你看真的他们都觉得我不好。尤其,当学生采取回避行为的时候,可能我们老师真的会说他几句,或者同学会真的评论说这个人不会说话,这样它就会形成一个负性循环。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三角理论模型
认知会影响情绪和行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认知治疗中的行为元素
认知负性思维会导致负性情感和无效行为,最终反而强化负性思维。
信息加工机制
你也有好朋友呀!
上次老师也表扬你了呀!
他始终不接纳正向思维,只一味接受负性思维的攻击。
具体治疗思路:
通过启发式引导,让他看到即使我回答不出问题,也不代表老师就不喜欢我。
CBT模型治疗方法:
怎么跟别人打交道?怎么拒绝别人?尤其是遇到矛盾的时候,怎么去解决冲突?很多孩子是没有经验的,在他的家庭里面,他也没有学到。所以你遇到这样的客观事实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教授他怎么样去,增加他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比如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可以用一些任务分解的技术;如果他是认知方面的问题呢,比如说他觉得不被喜欢、觉得很尴尬,觉得自己表现的很丑陋,我们要去重修他的这种思维。还有中间信念的,比如你看我回答不出来,就代表了自己一无是处,代表自己很失败,这就是一个中坚信念。这时,我们需要去调整、改变它的中间信念。有些孩子他有核心信念,就是觉得自己很笨、很差劲、不可爱、特别焦虑,我们可以教他一些放松训练或者情绪稳定的技术。
注意,在放松训练这一块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不是每一个社交交流障碍的人,我们马上就教他放松训练。放松时一种安全行为,如果你教他放松训练,比如当他焦虑的时候,你让他马上放,结果反而是强化他的安全行为,他并没有真正去面对他的焦虑。所以,我们在行为层面上要做一些行为的暴露,要鼓励他去进行一些活动,主动跟别人打交道。
认知重建:
指导语:当你注意到你的情绪开始变糟,问问你自己,“此时我的脑中在想什么”同时尽快在自动思维这一栏里粗略记录下你的想法,或者脑中出现的画面。
帮助形成替代性反应的问题:1.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自动思维是真的,什么证明它是假的。2.有没有替代性的解释,3.有可能发生的最糟情况是什么?我能怎么应对?可能发生的最好的情况是什么?最现实的结局是什么?4.如果我相信我的自动思维会有什么影响?改变想法的话会有什么影响?5.我该怎么做?6.如果某个朋友在这种情景下有了这种思维,我会告诉他/她什么?
注意:引导的过程一定不要有评判,耐心倾听就好。
行为功能分析:
行为受前因(经典条件反射)和行为带来的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控制。
比如他有回避行为,是什么样的前因导致了他的这种问题行为,而这种问题行为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又怎样强化了问题行为,这个行为又会强化前因。这是一个负性循环。
行为功能分析步骤(举例):
易感性因素:敏感多疑
触发事件:等待上台演讲
连接:
想法:台下的人一定在等着看他出丑,所有人都会嘲笑他的笨拙
情绪:焦虑、紧张
生理:心跳飞速加快,呼吸紧张,有点喘不过气,
想法: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心脏病发作。
目标行为:逃离会场
结果:
短期:解脱,情绪和生理反应平息下来
长期:负性自我认知的强化,缺失的技能不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行为暴露:来访者主动接触能引发其焦虑的刺激,并且保持这种接触,直到他们开始认识到预期的负性结果并没有发生这,使他们的焦虑开始减少。焦虑减少的过程称之为“习惯化”或“适应”。
暴露结果:
·认知改变:他们担心的可怕,结果最终不会发生,他们的焦虑水平也最终会下降,而不会升高到令他们无法接受的程度。面对和处在令自己恐惧的情境中,并被阻止回避行为,个体会认识到这个情境不再是危险的。当面对一个真实的威胁时,个体的焦虑不会永远持续。
·增强自我效能感:原来我能够做到,原来我可以面对
暴露技术类型:
1.现场暴露:来访者进入到真实生活情景中与焦虑刺激直接接触。
2.想象暴露:来访者在自己的想象中与焦虑刺激充分接触
3.虚拟现实暴露:虚拟现实技术、电脑技术
暴露的四个步骤:
1.准备:解释暴露治疗的原理和操作程序;反复探讨做暴露治疗的利弊,最后应就进行暴露治疗取得患者的承诺。
2.制定暴露情景等级表:
识别诱发线索,是内部诱发线索(心跳加速),还是外部诱发线索(别人的眼神)?
以主观痛苦单位对每项刺激线索引发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按照焦虑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建立暴露情境等级表。
3.首次暴露
选择激发焦虑程度为低等或中等的情境线索来进行首次暴露;首次暴露应当作为一次治疗性会谈的内容;在首次暴露中,来访者要面对能引发焦虑的刺激,并且要保持与刺激的接触,在暴露过程中,要让患者定时的采用SUDs评分对他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要等到患者的SUDs评分至少减半才考虑停止,否则暴露刺激和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可能会被强化而不是削弱。
4.重复暴露
在首次暴露之后,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安排来访者自行完成每天的重复暴露;不断的重复练习,直到暴露刺激激发的焦虑程度降到最低,一旦暴露刺激情境等级不再能引发患者显著的焦虑,就应当进入暴露情境等级表中的下一个等级情境进行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