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阅读

文/温良恭俭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由此可见,阅读对促进语文教师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成为阅读者,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语文教师只有在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也只有在充分认识到阅读在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必备的,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历程中的必经之路。在树立良好的理性的终生学习的意识后,还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会释放压力,从而更好的解放自己,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电,坚持每日养成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的阅读,吸收著作中的精华,从而锻炼自己的文化修养能力,以便今后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一名语文教师如若不能精通其所教学科,自然不可能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精读各种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育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最新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的同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要注重引领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现在每间学校图书室藏书虽然都能达到学生借阅的数量,但很少能达到学生借阅的要求。因此,建好班级的图书角是最佳的选择,它能与学校图书借阅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图书角建立之初,我在全班学生中提出倡议,老师带头并发动每位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藏书1-5本贡献给班上,并登记造册。同时,每学年增添几十本课外书籍。通过三年的建立和更新,目前我所教学的班级已有课外读物达600多册。每周五的语文课,一般情况下,我都把它作为阅读指导课,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一些读书的方法、要点,谈一些读书的体会,或者让学生谈最近的收获,好的读书方法推荐,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

    与学生一起晨读。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晨读,我常常与学生一起进行晨读,这不仅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而且也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自己。在晨读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大声地朗读或者疯狂朗读,其理由有三,一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尤其有利于改变自卑的心理。二是大声朗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三是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我特别推崇李阳疯狂英语的朗读方法。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南怀瑾老师,在聊关于儿童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古文,怎么读的问题时,也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朗诵。 

      让课前三分钟与众不同。很多时候,老师进入教室里的那一瞬间,就决定这一堂课师生相互的情绪。为此,我引导学生课前三分钟进行阅读和分享。让语文学科代表在工作笔记本上作好计划,每堂语文课前要么集体诵读经典,要么让学生上台分享读书与成长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还可以让老师在进入课堂教学前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班级积极的氛围,有利于老师调整好心态进行课堂教学。

      搭建平台开展相关读书活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以后,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淀,他们有所思,有所悟,也有疑惑的地方。我每学期给他们搭建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的平台,一般是通过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小组内自由交流发言,可以谈读书的乐趣,可以谈读书的体会,可以谈某个感人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谈读书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等等。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优秀的发言者在读书指导课上进行全班交流。还可以把学生的读书笔记拿出来晒一晒,进行展评。在活动中,老师设奖以资鼓励,这样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其中优秀的作文可以推荐到《遵义晚报》进行发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治学的三重境界来结束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登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从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愿每一位阅读者都能以此最高境界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顿悟读书之道,快乐之道,生活之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