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功能不是“给予婴儿”什么(如,爱、满足等等),而是“保护”婴儿不受外部现实的侵犯。真实自体不是来自母爱体验的增长,也不是确信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而是儿童不被他人塑造,顺其本质的发展。因此,母亲对儿童需要的反应以及有能力避免使儿童适应她的需要是这种内在潜能发展的保证。
温尼科特对于儿童发展理论以及部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说明他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具有可行性,那么,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一、提供“够好”的环境。
治疗在根本上意味着照料,因此治疗中最主要的事情是提供安全的、自我支持的抱持性环境。有效的支持性干预需要的不仅仅是关心与友好,更要适应患者的心理需求。如果患者需要的是边界,那么我们就要给边界,患者并不喜欢无条件的满足,没有规则和边界本身就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所以孩子对于规则和边界的心理需求是存在的,抵触的并不是边界本身,而是执行的态度和细节。
所以说这项工作并不是对孩子表现出职业化的亲切、普遍化的共情以及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够好的干预应该能够平衡满足与挫折。
提供够好的保持环境因为他们在此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爱与恨的真实性。好奇容纳,有我们父母自己的态度,但并不强加于他,更多的抱持让其自己去体验去发展。
二、弹性技巧。当父母自己作为咨询师时,本身就很弹性。
三、监控反移情反应。
具有移情能力的患者会对治疗师产生类似于对自己父母的强烈情感,他们会无意识的引导治疗师的情感及行为与他们所经历过体验过的父母的感觉和行为方向相一致,这实际上是他们在通过与治疗师一起复制其早年的发展性创伤或环境剥夺而与治疗师进行交流。治疗师要能够监控自己的反移情反应,这一监控要求治疗师是高水平的自我知觉、个人的稳定性与忍耐力。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患者就能够设想治疗师是一个新的客体,不同于以往经验的,从而在与这个真实的治疗师抱持工作联盟的同时能够产生被保持的感受,有了被抱持的感受就可以良性地发展自我。那么如果治疗师就是父母本人,孩子也会无意识的引导父母的情感行为像曾经发生过的,孩子会不停挑战试探这是否是新的客体,他们拼命引导父母像曾经他们出现这个情景的时候,父母给过他们的感觉及行为方式,会不会盛怒,会不会哭泣,会不会不理他,与其说孩子在试探不如是他们正在通过与父母一起去沟通和修复早些年父母曾经的做法对其产生的创伤或者环境剥夺,在与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如果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稳定客体,孩子在于这个新的真实的父母保持工作联盟的同时能够产生被保持的感受,他的行为就会好,这个需要再跟心理督导老师确认一下,不过很大程度应证了这几年我提供的抱持与孩子改变得正相关。
四、积极运用解释。
解释的重点在于为患者创设一个安全的地方,逐渐熟悉并且学会表达真实自体。温尼科特赋予解释的更具建设性的含义,治疗师进行解释是为了保持提问状态,而不是作概括和总结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