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翻译
戴不胜,是宋臣。
薛居州,是宋国贤臣。
傅,是教。
咻,是喧哗。
挞,是鞭挞。
庄岳,是齐国国都临淄的街道名。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宋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是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说:“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
“虽然请了齐国人教他,但周围都是楚国人,每天跟他讲楚国话,积习难变,你就是每天拿鞭子抽他,他也不跟你说齐国话。但是,如果你把他送到临淄去,让他在庄街岳里住几年,你就是拿鞭子抽他,他也不跟你说楚国话了。
“正君成于多助,人臣要匡正国君,就一定要让他周围都是正直而智慧的臣子,让他听不到阿谀奉承,然后就可以熏陶德行,变化气质,日进于善。但是如果小人多而君子独,要怎么影响他呢?
“你说薛居州是个善臣子,要让他住在王宫中,这固然是得到了一个好人。要是王宫中的长幼尊卑,全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宋王所闻都是善言、所见都是善行,那么他想不学好都不行!可假如王宫中就薛居州一个君子,其他都是小人,那宋王就是想学好,也没人带他。你今天就举荐一个薛居州,他一个人怎么影响得了宋王呢?”
我们每个人都受身边人的影响,所以要仔细挑选自己的团队和朋友圈。儒家讲的进步之道,唯有两件——读书与择友。这都是熏陶德行、变化气质的慢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