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
大家在职场中有没有遇到以下的一些情况:
今天同事A发过来一个文件,让自己帮忙打印;
明天同事B递过来一堆单子,让自己帮忙拿给领导签字;
后天同事C家里有事,请求自己替班一天;
平日里帮忙取快递、买咖啡、拿外卖等等。
面对以上这些职场常见情形,你是怎么做的呢,是无私奉献还是明确拒绝?
如果你是一直默默接受,不争论、不拒绝,无私付出,那么你的结局是什么呢?
一、你的忍耐,只会换来持续的伤害
为何那些职场上的“老好人“,最后都吃力不讨好呢?
明明付出了那么多,希望获得同事的感激和尊重,结果当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忙,甚至还会议论纷纷呢?
1.人唯有自爱,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凭什么会来爱你呢?自己不尊重自己,凡事忍耐,自我牺牲越多,就会越卑微,在他人面前越没有尊严,最后只会让他人觉得没原则、好欺负。
2.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相麻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讲到,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双方不断往我们的情感账户存钱,今天你帮我一个忙,明天我帮你一个忙,彼此麻烦、彼此都往账户里存钱。
而职场老好人,却一直委屈自己,忍耐自己,只让他人不停地透支,他人从来不需要往里面存钱,人终究是有羞耻心的,长此以往账户破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你很好,但是你不是我的朋友”,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3.有原则,有底线,别人才会尊重
“老好人”的帽子一旦戴上,想要摘下来千难万难。
帮人上千次,一次不帮,别人就会对你心存抱怨。
忍耐上千次,一次争论,别人就会觉得你不可理喻。
在职场上,老好人活不久,一次次的忍耐,怕麻烦,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当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可能想私下说说就算了,但偏偏被放在台面上的时候,虽然你是受害者,但你依然会成为持续的受害者,因为别人已经习惯了你的忍耐,你的不争,你的懦弱,除非一开始,你就果断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日常的小忙能不帮就不帮,这些小忙本来就没人当回事,帮忙处理这些小事的你,自然也无关紧要;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有当自己坚定内心的原则和底线时,别人才会高看我们一眼,我们也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二、争,发出你的声音
争论,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好坏!那么何时争,何时不争,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1. 避免无谓的争论,伤人伤己
争不是为了打击某人,不要为了争而争。
“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庄子集释》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2.高情商做事,低情商做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桓公十年》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宝玉,一个小草民没理由有宝玉,除非盗取抢劫。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你有才能,但有才能是否可以做到谦虚,做到藏锋露拙,不锋芒毕露呢?
一个人有才能是好事,是我们成功的前提,但显露自己的才能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要有合适的度。否则,就容易招致嫉妒和打击。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答案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答案2:如果5个人(5在这里为虚数)对你的评价都是那样,与你的“自以为”都不一样,那我们就需要反省自己了。
友情赠送萌姐的社会角色复盘法:
我们同时扮演多重社会角色,比如老板(员工)、妻子(丈夫)、儿女(父母)等等,通过0-10分来进行评分,你的自评评分是多少,你眼中的他评,实际他评评分,三者是否统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德经》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2.有时候,不愿意争其实是怕麻烦
争是为了让事情发展得更好。做事时,不怕争论,不怕得罪人,不怕背锅,就怕没人想真正去干好这件事。
如果你做的事情能够让事情变得更好,让团队变得更好,争就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为了结果更好,争论就是值得的,有些小事你不去争,以后遇到大事,你想争也没人会理会。
现在怕麻烦,以后就会有一堆的麻烦。
没有求助就不要主动帮忙,职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只要别人没有主动找你帮忙,你就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好,你没有义务去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
那什么时候去帮呢?在其他人搞不定的时候,焦头烂额的时候,在他主动求助的时候去帮忙,帮助那些只有你能胜任或者搞定的事情,才会让你的帮助更有价值。
3.把赢的感觉给别人,把赢的结果给自己
“争”本身就意味着你和别人的选择是相反的,你们走的是反向的路,但争论也是有方法的。
多用yes… but……,不要直戳戳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的顺序,一定是先解决人,再解决事。
所有的问题,它的答案除了A和B,一定还有另一种答案。
坚持日精进,花心思提升自己,迭代自己,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因为能力不够。
(问中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