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尼采的评价,一向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究竟这个狂人有多人性?欧文亚隆用《当尼采哭泣》一书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迭起的高潮,出人意表的结局展示了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电影版剧情简单了很多,却更容易洞察本质。
布雷尔医生通过催眠,终于返回到了自己的生命中,他和尼采最后的见面,尼采哭了。
尼采:我和她分享了一个一个神圣的瞬间,这是我知道的唯一圣神的瞬间,从未有人与我相爱,从未,从未
布雷尔医生:对你来说,这可能是个圣神的瞬间,对她来说并不是
尼采哭泣
尼采:我感到如此的挫败。还有一切,都失去了。我只是不想孤独的死去。曾有一小会儿,她帮我减轻了恐惧。
布雷尔医生:如果你的眼泪会说话,它们会说什么?
尼采:我感到如此羞耻。我的眼泪会说,我们自由了。在布雷尔医生打开大门之前,你从未让我们出来!
布雷尔医生:眼泪背后的悲伤呢?
尼采:那不是悲伤,那是这样一种安慰。那样一种安慰。这是我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孤独。它在消融,它在消逝。
布雷尔医生:这是个悖论,孤独只在孤独中存在。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布雷尔医生:我们是朋友。
尼采:我喜欢这种说法,我们是朋友。
布雷尔医生:今晚留下来和我们全家吃饭。
尼采:不,这表示我将背弃我的使命。是时候分道扬镳了。
我们会有朋友,然后我们渐渐的会形同陌路,这就是应当有的结果。我们不愿彼此隐瞒和遮蔽真相。就像我们必须为它感到惭愧。我们是两条船,各自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路线。最后,我们必须成为彼此的陌生人。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定律。
“当尼采哭泣”片尾,尼采的眼泪自由的释放了,他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孤独,布雷尔医生的一句话“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如何才能真正的分享
如果分享才能最终救赎?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分享?分享的是关于自己真正的感受,那些就是存在于内心,浮现于脑海,不加评判,不考虑袒露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就这样如实的告诉另外一个人?
电影中,布雷尔医生主动选择袒露自己对安娜欧的渴望,那种让他自己之前都不忍再直面的欲望,他否定并努力修正的行为,只为了可以有助于治疗尼采。
抛下自我勇敢的袒露的尝试,来自于他医生的使命,当尼采在昏迷中求助“救我!”布雷尔医生获得的了使命的允许。他承诺要治疗尼采,他尝试这种可能奏效的办法。
我们在分享中,彼此共时
尼采果然在布雷尔医生的袒露中看到了自己。他随着布雷尔的坦诚也更加向自己坦诚。在他们最后的交谈中,尼采肯定布雷尔的做法,勇敢而像一个勇士冲在前面,而自己像一个小人物躲在后面。
可是不论是有意识的直视自己的想法,还是随着他人的分享,潜意识的进去自己最真实的渴望和欲望。深度的披露与分享带给他们相似到几近相同的感受。
挥之不去的欲望占据着他们的脑海,非理智的陷入感官欲望让尼采和布雷尔医生都无法自制。尼采说,那样的深情让他沉浸是源于这样他可以暂时减轻孤独给他带来的恐惧。
所以,人性,太人性的,可能就是这样。在真正关于自己内心最深的分享中,有一个时刻,他们彼此发现,我们这么想像。我们用各种幻象来阻止自己接近最人性的本质——孤独与离弃。
在分享中,孤独蒸发了
因为都孤独,所以在分享中,可以照见,所以在分享中,孤独可以蒸发。
但太人性的是,终究彼此都有自己的使命,所以终究要分道扬镳,形同陌路。然后再去独自恐惧。
如此的往复,也许就是人性的真相。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我们彼此,是病人,我们彼此是医生。
你的药在我这里,而我也没有办法拿你的药吃下去治我的病。我们只有彼此袒露,查看彼此的药方,然后吃下分享这剂良药,终将将心中最隐藏的孤独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