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庄子》外篇《骈拇》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骈拇》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在宥》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天地》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天地》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
骈拇
严复给予《骈拇》这样的点评:此篇宗旨在任性命之情,而以仁义为赘,先以形喻,次以官喻,故曰不独手足以骈枝也,而聪明道德亦有之。凡此,皆失其性命之情者也。
骈是并合的意思,骈拇指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长在一起了。枝指是指第六个手指头。脚趾并生和歧指旁出,与附着的赘瘤一样,都是人体上多余的东西。仁义和礼法就像“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都是不符合本然,多余的东西。
庄子批评仁义和礼法,指出天下的至理正道,莫如“不失人的性命之情”。而“仁义”和“礼法”却使“天下惑”,从为外物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是没有区别的。反映了庄子回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骈拇》总论中说:“《骈拇》篇以‘道德’为正宗,而以‘仁义’为骈附,正好与《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参看。一部《庄子》宗旨,全在此篇,末用一句叫出:‘予愧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上下俱不为,则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而道德之正,性命之情,于是乎得之矣。”
宣颖《南华经解·骈拇》总论中说:“篇中将仁义与聪明口辩之用,声色臭味之欲,作一派铺写,其眼光直是最高,其笔力直是最辣。老庄之见,从来是尚道德而卑仁义,如此篇菲薄仁义,便特提‘道德’二字为一篇之主。行文段落极整,而其每段中忽添忽减,随手错落。一线穿去,一段生一段,波澜滚滚,然至束笔处,皆故作悠扬蕴藉,另是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