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案例书,你可以像读故事一样了解一位名叫“凯蒂”的创伤女孩如何修复治疗依恋的完整案例,书中主要从创伤、依恋和神经生物学角度对创伤儿童进行理解并反映了众多医护人员这方面的治疗经验。实际上,这是一个理论应用到实践的编撰案例,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依恋和创伤的理论。
安全依恋的基础是个人的安全,这是小孩子好好成长的基础,但安全依恋并非必然产生。当一个孩子在身体、性、言语和情感上受到伤害时,就会产生创伤。孩子吃饱穿暧还不够,如果被习惯性忽视或者被父母抛弃,也会产生创伤,是缺席的创伤。美国主要的儿童创伤中心将家庭人际创伤归类于发展性创作。发展性创伤会在7个功能区域中面临普遍受损的风险:
1,依恋
2,生物学状态:识别和调节各种生理状态的能力。
3,情感调节:识别、调节、表达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能力。
4,解离:当暴露于特定的意识和情绪状态,和存在极端紧张事件或与事件相关的人或情况时,无法保持心理上的在场、开放和参与。
5,行为控制:能够表现出有针对性、灵活和受调节的行为。
6,认知发展各种各样的技能,如感觉统合、言语和语言,听觉处理、推理、问题解决、注意力、学术技能和反思功能。
7,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是连续的,觉得自己值得无条件关心。
当婴幼儿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他们开始探索世界。探索的实质包括首要和次要互为主体,所谓首要互为主体,指的是婴幼儿和父母彼此之间的发现过程,还有在跟他们的联接中对自己的探索。首要互为主体,包含了此时此地人与人的关系。所谓次要互为主体,指的是婴幼儿,发现了世界的面貌——人、物体、事件,通过他和父母双方体验到世界的影响。次要互为主体,包含了此时此地人对人与物的关系。
互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情感调和——分享情感,包括父母和婴幼儿之间情感状态的匹配,我的理解是父母能与婴幼儿的情感保持一致,能及时发现和回应婴幼儿的情感。第二,非语言交流,这是最初决定发起主体间经验的核心来源。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特别是激活自己依恋关系上未解决的问题,他们会避免与婴儿联结,这会让婴儿缺乏安全依恋,对进入互为主体状态产生防御及逃避。第三,互为主体的过程对婴儿和父母双方都有影响,双方通过共同经验发现自己和他人。
人类大脑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神经生物学系统,他们分别是依恋、陪伴和支配。经历过发展性创伤的儿童在建立这三种关系时有很大的困难,他们会拒绝被照顾,很难发展和维持友谊,并且非常抗拒别人为他做决定。
当父母对孩子做出生气害怕或是拒绝等其中的一种反应时,孩子会很容易避免互为主体的经验,因为他们很容易被引发严重的恐惧和羞愧。他对互为主体状态没有安全感,他对自己的最终感觉很容易是负面的和不一致的,而且带着很大的落差及矛盾,他就不可能用主要的方式去认识自己、他人、事件和事物——这是父母的心智和心灵。 孩子要发展的好,需要有一个重要的人在他的生活中给予他正面的影响。父母自己的依恋关系史是一个重要因素,该因素影响父母是否可以成功的养育一个非常对抗父母养育的孩子。
依恋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并不矛盾,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孩子行为的价值依,依恋理论聚焦于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在社会化之前,我们要教导孩子的三种最重要的能力。第一,与他人联结的人际关系。第二,情感调节。第三,反思能力。
对文中创伤儿童的养育原则:
1,不要把安全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2,PACE(好玩、接纳、好奇、共情)的态度。
3,养育人在任何时候保持开放的心态。
4,关系破裂时,修复的责任在养育人而非孩子。
5,要有效纠正行为,需要在两人的关系中纠正。
6,养育人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提供大量的生活结构和监管。
7,要根据发展年龄而非实际年龄抚养孩子。
8,让孩子体验其不当行为的后果,但不要假定这是孩子改变的基础。
9,定期和孩子体验喜悦、快乐和欢笑。
10,孩子学会接受并最终在困境中寻求安慰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从第二章到最后一章介绍“凯蒂”的故事,她从出生到5岁多经历了父母对她的疏忽照顾和多重创伤,形成紊乱型的依恋模式,之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4个寄养家庭,在8岁多的时候最终被第四个寄养家庭成功收养。
“凯蒂”的经历充满苦难,一个又一个寄养家庭也经历了创伤小孩前所未有的挑战、冲突和挫折。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创伤小孩的行为表现和反应特征,让我们能够具体深入地理解这些小孩的表现及如何修复他们的不安全依恋。从“凯蒂”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我联想到边缘型人格的行为表现,都是那么敏感、喜怒无常,难以建立和进入亲密关系,自己痛苦之余,也让旁人无端挨刀。这个案例也让我思考,这是幼儿的依恋修复,如果是遭受创伤已成年的成人该如何修复创伤?成人还有机会重建安全依恋吗?
案例的介绍让我了解到美国的寄养家庭制度,我对这种社会救助方式印象深刻。第一,这种方式非常新颖先进,用正常友爱的家庭为创伤儿童重新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第二,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很完善,投入很多。文中的创伤孩子除了寄养家庭还有专属的社工和治疗师跟进,这里面的耗费不菲。赞叹之余不禁疑问中国何时能跟上也有类似的先进制度,没想到接着从电视连结剧《警察荣誉》中看到中国的福利机构也有寄养妈妈的制度,很是意外和开心。
从这本书使用的依恋理论学习到安全依恋产生的条件和基础,以及创伤特别是发展性创伤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让我今后更好地理解创伤孩子的问题。真没想到依恋理论的学问那么多,怪不得家庭治疗将它作为学习的核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