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依恋关系事从适应开始的,足够好的依恋对象也会将心比心,反过来适应儿童,因此,依恋关系是共同创建的,婴儿的心理命运(安全感和安全感缺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婴儿最初的关系是否能够成功的调节他们的情感,可以说适应性的依恋策略也可以看作是情感调节的策略。
安全型依恋中,照看者的反应能够缓解婴儿的痛苦感,放大他的积极情绪,婴儿会体验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调节的环境,与他人的联接可以是放松,舒适和愉悦感的来源,对自我的感觉是——自我是好的,被爱的,被接纳的,是有能力的。
婴儿在安全依恋关系中学会很多事情,1.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自我和他人的积极感受);2.自己可以影响别人(执行力或自我主动性);3.逐步地,特定地情感引出特定反应(分辨并命名自己的感受)。
安全依恋是原发依恋策略,不安全依恋是继发依恋策略。它表现为依恋行为系统地降低活性或者过度激活,继发策略也是心理防御的开端。
依恋关系的互动模式是安全促生安全,父母的防御性策略也会趋向于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关系进程和发展的迫切所需:
如果没有特意的学习和觉察,我们的依恋关系模式将代代传第。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发展出安全的依恋关系呢?
“敏感的反应”:婴儿出生的前三个月,哭叫能从父母那里引发最及时和最频繁的抚慰反应,12个月时孩子会哭的最少,而且是感觉最安全的。
“合作性沟通”:能够使儿童发展出依恋的安全感,灵活性以及一致性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型,他包含四项内容。1.照看者应当接纳孩子的全部体验,而且尽可能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要求和信念;2.当照看者和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时,照看者应当主动去修复;3.照看者应当主动充当“脚手架”,来支持孩子正在形成的沟通能力;4.在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感觉尚处于发展变动的时期,照看者必须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对孩子设置一些规矩,同时允许孩子抗议。
“随机应变的沟通”:在发展型关系中也非常重要,照看者能够以契合,适配或者共鸣孩子的情绪体验的方式来反应,让孩子“感到被感受到了”,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主观状态是正当的,而且是可以被分享的。比如,孩子高兴地大声喊叫,母亲可以晃动身体来进行反应,这种跨通道的反应让孩子感到被感受到了。
这样的沟通具有合作性,随机应变性,感情调谐性,这也是给孩子提供安全基地体验的方法中的核心。
不论父母还是治疗师,都不需要始终完美,只要做到足够好就可以了,能够有效的临在当下,均衡悬浮注意,有能力进入自己的“遐想”,实时“觉察”自己,因为破裂是关系不可避免的特质,与避免关系破裂相比,更重要的是容忍并修复关系中的破裂。
共同创造、整合和互为主体:
婴儿和母亲构成一个动力系统的,其中,一方的行为既影响着对方的行为,同时也被对方的行为所影响,即互为主体。
但是在发展关系中,父母发挥作用的程度要大过孩子,他们具有更大的责任,在关系中要有更大的灵活性,每一对搭档的关系都具有其独特的模式。
当母婴彼此的追踪是适度的可以预测孩子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安全的。过度的双向追踪能预测矛盾性或者混乱型依恋,低水平的追踪则可预测回避型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