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是谁?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今天读到《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有一段话,
一个人感到饥饿时,他不仅在肠胃功能方面有所变化,而且在他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方面都有所变化。
1、他的感觉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发现食物);
2、他的记忆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回忆起一顿美餐);
3、他的情绪改变了(他比其他时候更紧张、激动);
4、他思想活动的内容改变了(他更倾向于考虑获得食物,而不是解一道代数题);
这些内容可以扩大到生理和精神方面的有其他的感官能力和功能。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被饥饿所主宰,他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时候的人。
肚子饿了,人的身体器官、大脑思维和内心感受、都会相继发出强烈信号,去提醒我们要吃饭了。
全身的能量自发的聚焦在,“如何快速吃到食物”这个目标上,且毫不费力。
一个有目标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听到一句嘲讽的话,你会淡然一笑,内心的思考是,
因为它是为了考验你,让你有更强大的心力去实现目标。
听到一句鼓励的话,内心会感受到,
你身后还有一大帮支持你的人,你会更有力量去迎接挑战。
你看到一个励志的故事,你会明白,
未来某一天你可以跟他们一样成功,你会更有耐心去面对挫折。
你看到一个观点,大脑会产生联想,
可能就是实现目标的一个线索。
等等。
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体会,都会与你的内在目标发生联系。身体的每一部分会时刻提醒着“你和你的目标。”,你的身体潜能都被激活了。
很多人目标感不强,包括我自己。我们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
那么如何训练这种目标感?
从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开始。目标太高够不到,会打击自信心;目标太低容易完成,没有愉悦感。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于目标难度的定义不同,重要的一个标准,
要自己努力跳一跳才能实现的,就是一个好目标。
比如,
从来不看书的一个人,让他刚开始就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这个目标就是不合理的。
可以开始一周读1个小时的书,连续坚持4周。那么这个目标努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实现的目标,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叫“内啡肽”,
内啡肽是什么?内啡肽是你在辛苦付出后大脑给你的奖励,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满足感,愉悦感。
当我们获得这种愉悦感,内心会积蓄力量,激发你挑战下一个更高的目标。你不断的挑战新目标,不断的突破。内心会变的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
久而久之,慢慢拉开跟他人的差距。
最后的话,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当成修行的参照和工具。
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让你变的更强大。
共勉!
知行合一陈家乐「公号,更多内容欢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