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拓展了人类文明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独特而值得珍视的时期。
《武则天研究》| 为什么只有她成为女皇?
1.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父亲叫武士彟,算是开国功臣,后来官拜荆州都督。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后宫了,做了唐太宗的“才人”,这是个品级不算低的女官。还获得了“武媚”这个赐号,因为唐朝有称呼女性为“娘”的习惯,所以武则天也被称为“媚娘”。唐高宗时,武则天被封“昭仪”,后来成了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了武周政权。她的经历十分有趣,从宫女到才人再到尼姑、昭仪、皇后、皇太后、皇帝,最后以皇后身份下葬。
第一种说法,唐朝女性的地位比较高,武则天能以女性身份登基且没有太多的阻碍。
隋唐源自北朝,而北朝是以游牧为主要特色的政权,女性的地位远比中原要高。确实,隋唐的建立者带有鲜卑血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这一事实,这对于中原一贯的男尊女卑观念形成了冲击。
第二个分析角度是,因为没有制度明确说女性可以当皇帝,但也没有制度规定女性不能当皇帝。从逻辑层面讲,皇帝制度本身有非常大的弹性空间,武则天正是钻了制度的空子。
第三个说法,武则天登基是凑齐了一系列的偶然。
首先,武则天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女性的优势,那就是母亲的优势。她将自己比作圣母,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没有人会否定她作为母亲的地位。
其次,古人是信天命的,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概念。古人认为,天和人是相连的,人世间的善恶是非会在天象上呈现出评判结果,也就是所谓的“祥瑞”或“异象”。于是,每个要篡位的皇帝,都要想尽办法制造祥瑞。
武则天把自己打造成圣母的形象,一方面规避了男尊女卑的劣势,另一方面又借用了古人对孝道的尊崇。
唐前期宫廷政变频发,皇位不稳,竞争者以实力左右皇位的人选。学界有个说法叫“一君两储三方”。“一君”就是握有实权的皇上或者太上皇,“两储”分别是两大政治集团,各自拥护一位皇位继承者,它们共同组成了左右时局的三方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内部所面临的威胁来自三方面:一种是藩王,一种是宦官,一种是外戚。只要皇权处于弱势,这三方面势力便会蠢蠢欲动。
古代女性登基十分罕见,但临朝是很常见的,它往往是皇权交接时最合理、最安全的方式。女性,尤其是后妃总是在以某种方式参与朝政,只不过参与的程度有所差异,但这也导致后人的评价不同。
《杨贵妃》|“红颜”真的是“祸水”吗?
在中国古代,后妃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尽管有“后宫女性不得干政”的不成文规定,但毕竟她们与国家最高掌权者离得最近,完全有可能触及最高权力。
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民间对清代的后宫的描述,“三宫”即故宫中的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从乾清宫往北一直到神武门,被称为“内廷”,“六院”就分布在这条轴线的两侧,是皇帝和嫔妃们住的地方。“六院”分东六宫、西六院。东六宫: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廷禧宫。西六院有: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其中,太极殿也是后妃的住处。
“七十二妃”,泛指皇帝的后妃之多。按照清代的规定,后妃有八个等级,即: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共14人。嫔以下还有三级:贵人、常在、答应,数目不限。
西周时期规定“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周天子的妻妾有众多夫人、嫔、世妇、御妻,数量相当惊人。秦统一中国后,改“天子”为“皇帝”,但“六宫”还是一脉相承地沿袭下来。到了唐代,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统称作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称作九嫔。此外还有婕妤、美人、才人,各是9人,共27人;宝林、御女、采女等,总计81人。
比起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这样的模范夫妻,李隆基和杨玉环平民化的爱情看上去更像是世俗男女的冷暖,更动人,但在古代也更加“非主流”。纵然再是三千恩宠,再是一骑红尘,也不过是两人特殊身份带来的一种暂时的宠溺而已。
自古被冠以“红颜祸水”罪名的女人不在少数,春秋有西施、息夫人;明清有陈圆圆等人。重新去细读历史,这些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结局,又有几个是完全因为女人而造成的?将政权的安危推卸到并无实权的宫廷女性身上,只不过是上位者的一种借口而已。说来说去,这背后隐藏着的依然是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为什么有人认为,杨贵妃没有立即死亡,而是逃到了日本呢?
主要有四点理由:第一,她为人宽厚,在宫里面不得罪人,大家对她很有感情;第二,在逃难的过程中,调节玄宗与军队各方面关系的是寿王李瑁,他是杨贵妃的前夫,他有可能会帮一把;第三,高力士帮助,高力士与杨贵妃关系匪浅,她先当道士,再改嫁唐玄宗,都是高力士设计的,他不可能亲自把她勒死;第四,杨贵妃的侄子杨暄帮助,他身为驸马,官居鸿胪卿,他有可能为杨贵妃东渡日本提供帮助。因此,杨贵妃坐船逃走,一直漂流到了日本。
杨贵妃和武则天也不一样,以美貌与阴谋权倾于大唐;杨贵妃没有子嗣,不会有旷世野心垂帘听政。杨贵妃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本无心政治,只是爱好唱歌跳舞、爱好享乐,如果能够和寿王生活在一起,她本来可以过一种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但她始终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成为玄宗的贵妃,还是最后横死马嵬驿,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杨贵妃本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却被裹挟在政治的旋涡中,被暗流吞没。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 盛唐为何出女政治家?
中国古代,公主有特定含义。《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下嫁自己的女儿,他贵为至尊,不能亲自主婚,所以由同姓的诸侯主婚。由于这些和天子同姓的诸侯的爵位都是“公”,那么由“公”来主婚的女性,就是“公主”。从汉代开始,“公主”只能用在皇帝的女儿身上。如果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之前的公主会升格,比如新皇帝的妹妹会被称作长公主,新皇帝的姑母会被称作大长公主。总之,元代以前,公主都是皇族专享的。
母亲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评价是——“类己”。有两种含义,一是女儿长得像自己;二是女儿的性格、爱好甚至政治手腕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的长相是“丰硕,方额广颐”,意思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
太平公主的“太平”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了。吐蕃来请求和亲,点名要迎娶太平公主,于是安排太平入了道观。既然入了道观,就要取一个道号吧,从此道观名太平就成了她的专属称呼。
公主入道并不意味着真正地落发出家,而是带发修行,还能够享受自由的追求。
《旧唐书·外戚传》中说:“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只是因哥哥薛顗的谋反牵连到了薛绍。对于谋反者,武则天是绝不手软。很快,薛绍被抓入狱,最后活活饿死。
女儿失去了丈夫,武则天为了安慰太平公主,她打破了唐代公主食封不过350户的惯例,将太平的封户破例加到1200户。可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怎能弥合心头的痛苦?面对年幼的孩子,太平公主只能选择坚强地活下去,也许太平的成长与改变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薛绍之死对她的影响非常大,让她意识到权力仿佛是一种怪物。人在经历了权力的迫害之后,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是拼命地近乎变态地追求权力以求自身安全与利益;另一种是颓然地接受现实,破罐子破摔,在以后的日子里看破红尘,得过且过。
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则天已有安排,是她的堂侄——武攸暨,他是太平公主的表哥。利益集团内部实行通婚,不仅考虑其自身及家族的现实利益,而且更多地顾及各个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利害关系。这种封闭式的婚姻圈,实际上是相互依赖、俱荣俱损的社会政治集团的结合。太平公主与武攸暨联姻之后,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也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
唐朝前期的公主拥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而且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公主离婚或夫死再嫁是极为平常的事,皇帝并不阻止。唐代婚姻可考的公主总计210人,其中结过两次婚的有27人,结过三次婚的有3人,除去早亡与入道不婚的公主,再嫁公主的数量占总数的23%,远远高于基层社会,公主甚至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拥有一定特权。确实,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充满了胡汉混溶的特点。
太平公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公主,她的父亲唐高宗是皇帝,她的母亲武则天也是皇帝,还有三个哥哥:孝敬皇帝李弘、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做过皇帝。
像太平公主这样热衷于财富、权力的女性还有很多,有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长宁公主,还有著名的上官婉儿、掌管后宫的女官柴氏,这样一批女人像打擂台赛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台,居然琢磨出一种名为“斜封授官”的黑暗政策。
什么是“斜封官”呢?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唐初出现的一种非正式任命官员的途径,因为官职任命状是斜着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书写,这与中书省正式任命官员时所用的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完全不同,“斜封官”由此得名。“墨敕斜封官”,这也是人们对非正式程序任命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称呼。
不能否认太平公主没想过当皇帝,但现实环境是,武则天过世后,朝野上下对于女人干政有本能的警惕。太平公主或许明白,她亲自当皇帝,必然会遭到舆论质疑以及强大阻力,不如深居幕后掌握实权。
《唐代和亲往事》| 远嫁的她们过上了什么生活?
1.为什么强盛的大唐也要和亲?
一般认为和亲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
当新君主即位时,汉朝向匈奴的单于派出一位和亲公主,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布帛等财物;匈奴也要遵守承诺,不再明目张胆地侵扰汉朝的边境。汉匈之间结成了儿女亲家,将仇敌变成了亲戚,双方以较低的成本换取了边境的和平。
唐代的和亲规模最大、次数最多,竟然达到了28次。除了众所周知的文成公主外,多位皇帝的妹妹、亲生女儿也被迫承担和亲任务,甚至还发生过两起和亲公主被杀的极端事件。
松赞干布攻打松州的目的并不是要夺占土地和城池,再说松州那地儿地广人稀,没有多少经济利益可图。松赞干布是希望通过侵袭唐朝边境的手段逼迫大唐答应与吐蕃和亲。而和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政权的存续和发展。
因此,松州之战其实是要告诉唐朝,你必须得答应和亲,如果不答应,我可能无法重伤你,但我可以反复骚扰你,给你造成麻烦。于是,唐太宗答应了吐蕃的请婚。
2.为什么文成公主成为和亲公主的代名词?
文成公主很可能是“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当地臣民尊称她为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是妻子或神仙,那文成公主藏语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汉人妻子或妃子”。
文化交流、商贸往来在任何时期都是民众本能向往的,但在古代世界,由于缺少现代人同享的基本道德理念以及国际组织的干预调停,政权间的冲突是常态。正因为这样,文成公主入藏变得尤为可贵。从全球角度看,她生活的7世纪是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东北方的朝鲜半岛正在进行兼并战争,拜占庭帝国和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冲突不断,甚至遥远的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也在经历政权更迭。而文成公主的和亲,却为唐朝和吐蕃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与繁荣,唐朝有了更稳定的边疆环境向盛世迈进一步,而吐蕃更是迎来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一次跃迁。
30年后,又一位唐朝公主走上了和亲的道路,她就是金城公主。
文成公主只是李氏皇族的女子,而金城公主是唐中宗的侄孙女,后来被唐中宗收为养女。按照唐朝的制度,对和亲公主,不仅要有物质上的优待,也要有精神上的优待。再加上金城公主的特殊身份,她出嫁的规格要远远高于文成公主。
唐朝中央政府主要依据边疆政权的综合实力以及与唐朝的关系来决定出嫁和亲公主的人选,从和亲公主的身份可以判断出中央王朝对边疆政权的重视程度。和亲公主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宗室女,也就是皇室成员。
第二类和亲公主人选,比宗室近亲关系稍远的宗室外甥女,一般为某位公主或郡主的女儿。
和亲公主中等级最高的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包括刚才讲到的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姐妹俩。
还有一类人选,这就是与唐朝皇室没有直接关系但被临时册封的臣僚之女,例如金河公主、崇徽公主。
虽然历史上和亲确实是以中原王朝送出皇族女性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她们是完全被动的。其实,和亲公主也拥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像在接受和亲的过程中,她们可能在新的国家或政权中发挥协调作用,不仅是和平的象征,也可以参与到政治决策中,甚至会直接影响这些政权和唐朝之间的关系。
《烧尾》| 唐代才女是怎么养成的?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里,上至一国之君,下至三教九流,有名有姓可供查询的诗人有2536名,其中女性诗人207人。
唐代人才的选拔模式的创新在于科举制度的推行。但唐代科举跟后来不一样,是不糊名的,考官可以看到考卷是谁写的。甚至,考生可以行卷、温卷。什么是“行卷”呢?就是考生在考试前,把自己的诗文送给考官看,以求得考官的青睐。什么是“温卷”呢?举子在行完卷之后,担心考官忘了自己的名字,再次送给考官新的文学作品,以博得好的名次。1300余年的科举史中,女性始终没有资格参加,但是唐朝的女性又比其他朝代的女性更加活泼外向,更加奔放,所以诞生出了相当多的才女。尽管这些女子在历史上被视为站在“才子”身旁的“佳人”,但是她们的人生应该在历史的褶皱中被舒展开来。
陕西师范大学的于赓哲教授的《烧尾》。鲤鱼跃龙门的典故,鲤鱼在跳过龙门的时候,天雷会烧掉鱼的尾巴,这样鲤鱼才能化身为龙,故名“烧尾”。后来,“烧尾”有了满腹经纶的学子,科举得中改换门庭的含义。《烧尾》副标题正是“于赓哲说唐才子才女”。
印象最深的是三位:才华横溢却死于政变的上官婉儿、杀掉婢女最后被正法的鱼玄机、被元稹负了青春误了终生的薛涛。
上官婉儿是一位才女。唐朝诗歌的时代,婉儿擅长诗歌。她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与技巧,擅长细腻、精巧的表达,《全唐诗》收了她所创作的遗作32首。
唐中宗年间,婉儿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因此她的“绮错婉媚”的诗风也就逐渐影响了文坛,“上官体”成为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上官婉儿还设了一个修文馆,请来当朝文笔最好的人比赛写诗。唐中宗会让婉儿当裁判,名列第一的人会获得赏赐。除了诗文出众,上官婉儿还是个藏书家,相传曾藏书万余卷,并特别懂怎么保护书,她会用香把书熏一遍,这样处理过的书,即使百年之后,依然芳香扑鼻没有虫蛀。
她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聪慧善文,因为有才而得到最高统治者武则天的重用,掌管宫中的文书工作那么多年,大臣们很多奏章都是由她决断的,获得了“巾帼宰相”的美名。
薛涛的情爱与才华。
薛涛与大诗人元稹相差11岁的姐弟恋。元稹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
当时,来蜀地的文人墨客无不以见薛涛一面为幸事,和她交往的人有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名人。甚至政坛重量级的人物也希望认识她,比如当朝宰相武元衡,以及四川当地最高行政长官韦皋。韦皋颇有韬略,镇守蜀地多年,乐山大佛就是在他任上建起来的。
薛涛的才华很全面,除了诗文成就,她的书法也出类拔萃。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皇帝宋徽宗在位期间,曾让人编撰了一套书法作品的书目,因为当时的年号是宣和,所以这部作品叫《宣和书谱》。《宣和书谱》就评价薛涛的字是“无女子气”,颇得王羲之之法,意思是她的字有力度,有风骨。
元稹始乱终弃,薛涛却难忘旧情,她伤心欲绝,看破红尘,余生选择出家入道,与一袭灰色的道袍相伴。薛涛写过一首《春望词》,开篇便是:“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每字每句,写尽相思与无奈,写尽爱情的苦。
少年时家道的不幸,中年时感情的挫折,晚年时的超然物外,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薛涛。
3.鱼玄机: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玄机生于长安平民之家,本名蕙兰,后入道观,以玄机为名。
鱼玄机与当时的才子李亿结为连理,成为他的小妾。这李亿最重要的标签是,当过状元。
鱼玄机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小妾往往凭借才色博取男性青睐,但由于她们出身卑微且法律地位低下,对丈夫的依附性尤为强烈。一旦自身年老色衰,或是新人出现、正妻打压,她们便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被抛弃的鱼玄机,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她出家了。道观为她提供了短暂的避风港,在这里,鱼玄机拥有了相对广阔的空间。
唐代道教昌盛,女子入道为一时风尚,还有不少公主住进专为她们建造的道观。女道士中,有人清修静养,超凡脱俗;有人不拘法度,眷恋红尘;有人家贫无依,但求温饱安稳;还有人向往豪门的生活,恣意放纵寻欢作乐,也有被公子哥儿狎玩的“半娼”。有一部分女道士在当时给人的印象比较含混、暧昧。很多男性文人与女道士乐意结交,颇能投缘。有姿色、才华的女道士,既能谈玄论道,更富女性魅力,文人与之诗词酬答,眉目往还,实在惬意。所以,像鱼玄机这样的女道士,有姣美之姿,以歌舞娱人,流连诗酒,善解风情。
作为才情过人的女性,鱼玄机难以耐得住寂寞,其实,鱼玄机并非红尘局外人,她整日交游于名利场中,自然少不了世俗牵绊,内心的空虚岂能由世俗的喧闹所填满。她真正缺乏的,还是可以陪伴自己、填补内心孤独的如意郎君,夜半醒来,唯有愁思满腹。《暮春即事》中的鱼玄机,表现出对红尘纷扰、世间繁华有着许多羡慕与向往,她渴望融入其中,去感受其中的真与美。
最让她痛苦不已的,还是女儿身的内心纠葛。“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罗衣”即轻软丝织品所做的衣服,古人常以罗衣指代女性。鱼玄机满腹才情,只因自己身为女性而无法参与科举。
无法向世俗抗争的鱼玄机,只能将长久以来的种种委屈以如此极端的形式发泄到地位更为卑贱的婢女身上。可怜的绿翘,很快气绝身亡。
按照唐律规定,鱼玄机确实罪不至死,但权贵已经干预此案,皇帝刻意重罚既是对鱼玄机的惩处,更是对所有特权阶层的警示。
《唐宋传奇集》| 唐代的普通人怎么谈恋爱?
唐传奇是小说的早期形式,艺术水平较高,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朽的魅力。据统计,目前存世的传奇有100余篇,内容包括婚姻的缔结与解除、奸情与出轨、立嗣与继承、盗抢与斗讼、复仇与惩戒等。
跟古代的很多经典不一样,唐传奇并未承载过多的教化功能,但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兼具。
唐代文人普遍存在着“狎妓”,也就是与妓女寻欢作乐的现象,像李白诗中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妓酒肆中”、孟郊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还有杜牧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些诗句都描写了当时的文人少年得意、遍游青楼甚至始乱终弃的场景。才子与名妓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文人圈颇为流行。
隋唐时期属于门阀士族社会阶段,出现过比较多的名门望族,被称为士家大族。其中,有五个姓氏堪称“豪门中的豪门”,他们分是崔、卢、李、郑、王五大姓。
《唐律疏议》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这说明只有本阶层的人才能互相通婚,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这是以法律的形式来维护原有的门阀制度。
《莺莺传》的出现反映出唐代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和变化:处于男性威权下的女性有了自己的主见,让我们耳目一新。在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感情仍然没变,在分手后还能做到彼此祝福,这是难能可贵的“分手快乐”。这不仅是作者的有意创作,也是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霍小玉传》《莺莺传》均是如此。
女性故事成为唐传奇的主流题材与士人求取功名时“行卷”有关。作为前途命运的一块敲门砖,唐传奇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以传奇故事为载体完成自我欲望的表达,其精神内涵也代表着“预期读者”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