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孩子对事情的反应可能相同,但意义是不同的。六岁前孩子生活在高度感觉的世界中,用语言无法和孩子接通。
一岁多的孩子扔东西,是好奇心驱使,在探索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关系。可以孩子扔 家长捡,玩起游戏。允许孩子偶尔有破坏性的行为(孩子只是感觉好玩,大人不要急着贴标签)
两岁以上扔东西(或哭或有情绪或其他),有可能是在试探家长的反应,或无力掌控自己的行为(孩子感受到这样做不好但没有力量控制自身行为,孩子内心是挫败的,家长更要给予孩子理解)。
根据具体事件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言语行为上做到理解,不急着说教。待孩子发泄完平复情绪后,用语言给孩子解释他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下次再有情绪可以如何做。可以引导孩子安抚下被扔的东西。
如果利用哭闹达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那就随他哭,陪着他,不说教不着急,坚定地说no及原因。孩子感受到哭闹没用,便自动不再哭了(已多次实践过。我在不认同孩子的情绪上,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孩子的不当行为,都会随着自身成长自动调整,大人过度干涉 反而会干扰孩子正常的发展。所以,家长不是随便当的,我们都需要系统学习生命发展的规律。
备注:以上内容的学习整理 来源于内在星球的养育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