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内在动机《支持自主以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整合》
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所有孩子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既要响应社会召唤,又不能被社会压倒或扼杀。他们必须找到一种办法,使自己既能与社会接轨,又能实现内在自我的完整,很大程度上,这些年轻人在尝试做到真实与负责任方面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质量,而社会环境的质量取决于他是否提供了年轻人需要的滋养。社会环境是否提供年轻人需要的滋养,又取决于他是否能让他们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和规则。
感悟:
这让我想到昨天晚上郑英老师讲座里提到的,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深思熟虑,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其实他也是在从侧面去引导学生,让他们自主的转化内化自己的。主观意识,让自己为这件事情负责,让自己从自我上去做这件事情。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她不是质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而是从当时学生心理感受出发,去说:我感觉你怎么怎么了……如此打开话匣,学生就会很有心理安全感,学生也就会从心里自主的去承担这件事情的错误。循循善诱,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由他人想变为我自己想,由他人帮我做出决定,变为自我做出决定。
《内在动机》文章中多次出现“滋养”这个词,我个人理解“滋养”一词,归纳为对学生“爱”的教育与引导,在每日的言行与处事中给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拥有一颗不断向上向善的心,让生命发声,让爱同化爱,让爱孕育爱,这也许就是对孩子们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