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论证中的「相关谬误」之七:无关结论

最后一种「相关谬误」称为「无关结论」。

品宣里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推介:

我们在XX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所以,我们的产品在XX方面无懈可击。

然而,技术研发投入巨额资金不代表全都能有效转化,并体现在产品中。

再比如一对恋人,女人难以忍受男人的暴力倾向而提出分手:

女:“你已经伤害我够多了。我们分手吧!”

男:“我虽然有时候脾气比较暴躁,但我也为感情付出了许多啊。况且我的脾气正在改。”

男人用“自己的付出”和“正在改脾气”来挽留女人,但这并不足以推翻其暴力倾向导致“感情破裂”的事实。

以上就是”得出了无关结论“的示例,这种伎俩用带有迷惑性的、看似合理的解释来推崇表达者的观点,实则是”张冠李戴“。


再进一步,这种思维还可能导致”以错制错“。

比如当一个人捡到一部iPhone,然后以”如果是另外一个人捡到,肯定不会还“为由,而据为私有。

他试图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证明自己采取相同举措的合理性。并且以消极假设(别人捡到不会还)为前提。

这就是以错制错。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常见的无关结论谬误。

一个是「一厢情愿」:把”希望成真“视为”的确为真“。

乐此不疲买彩票的人并非不知道概率,但他笃定自己在未来的某天一定能中。五音不全却有勇气去参加歌唱选秀的年轻人,一定是相信自己拥有了成为偶像的实力(可能已经幻想到成为偶像后的情境了)。

第二是「无视现实」:将”希望为假“视为”的确为假“。

被老师批评的学生以”我不可能这么差劲“为由选择无视老师的话。老师的批评虽然可能夹带私货,但不乏有客观之处,“我不可能这么差劲”只是心理安慰,并不能作为自己毫无缺点的理由。对此多说一句:虽然自信很重要,但如果总是无视这些自我审视的机会,即使获得了这样的自信,也得不偿失。


小结

诉诸人身、稻草人、虚假两难、措置举证、乞题、诉诸情感以及上述的无关结论,这几种相关谬误虽含义不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点:前提与论点相偏离。

对于相关谬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熏鲱。鲱鱼气味很浓,如果拖着它从猎狗身边经过,会令猎狗离开最初的路径去白费力气地追赶鲱鱼的踪迹。

熏鲱就是那些恼人的谬误,而我们正如缺乏思考的猎狗。

只要做到“确保我们的论点始终行驶在论题相关的轨道上”就好了,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在实际中,要规避掉所有的谬误,是很难的,尤其一些“人之常情”给我们带来的“本能性”思维偏航。

除了养成理智、客观、批判的思维习惯,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