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搬家了,有一天微信聊天,她问我,“这里是不是离你妈家很近?”

我突然对“你妈家”这个词感到耿耿于怀。

这个很寻常的聊天词语,本该没什么特殊的,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人们通常都这样称呼似乎也没错,因为那个十几年前本还被称作是我家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娘家”。

这样明确的区分像要把出嫁的人与家里阻隔开来,分成你是你,我是我,感情上似乎不变,但又似乎都变了。

我不能板正朋友的说法,因为我知道她说的没错,但是我心里总想一直保留着“我家”的地位,所以我每次回去都说是回家,而不是说回娘家。

不知道是谁发明“娘家”这个词,可能是为了区分自己重新组建的那个家,所以把原来的那个家叫做“娘家”,可是为什么组建一个家的前提是要把原来的那个家摘除呢?

为什么不能说那个是老家,这个新家,或是那个是原家,这个是现家呢?

称“娘家”那只是妈妈的家,没有“我”了,这使人感到忧伤。

那个从出生就在那儿,从蹒跚学步到赤脚奔跑、从没有记忆到慢慢变成有记忆、从顽童到学生时代,每一步都注满了来时的路,为何一朝之功就要被隔开?

那原本就是我的家啊,为什么不能一直是家了呢?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首因效应”,也就是开头信息,首因效应因信息进入长期记忆没有被其他信息干扰,所以很容易被提取,也就是很容易被记住,且难以忘怀,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一样。

那些早年发生的事情,经过岁月长河的拉扯,把它带进了更遥远的深处,但我们总能在只言片语或是触景生情中而把它们反复拿出来咀嚼,回味,那是我们觉得最甘甜的一部分。

我们大约永远都忘不掉。

可现在却因有了新的家庭而被剥离,那个依然还能回得去的家却不是“我家”了,这怎么能不让人忧伤呢。

只有老家才是有根的地方,现在住的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最多称为居所,因为没有土壤,所以我们没办法生根,也就成不了所谓的“家”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强词夺理,但既然我有词有理,为何不能强夺呢?

只要它还能变成“我家”,强悍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前带着孩子住娘家的时候,帮妈妈化妆,清晰的看见额头的那道疤,摸上去突出的手感,刘海掩饰不了的过往。有刹那的...
    锦瑟Violet阅读 5,183评论 1 4
  • 1 吴泉旋转钥匙推开门,卸下肩上的双肩包,放到地上。伸出头透过门联望向客厅,看见那个女人正坐在沙发看电视。她耳后的...
    青豆_f9fb阅读 1,378评论 0 2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自古以来,一切有关婆媳姑嫂的事都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明明表面看上去是和和睦睦...
    虫虫木木阅读 8,400评论 22 259
  • 窗外白色的篱笆,脚下开着几朵花,好像美丽的图画,那是我的家。——魏晨《写给我的家》 我家没有白色篱笆,墙角下也未曾...
    雪KiVi阅读 3,561评论 0 1
  • 我的爷爷奶奶是知青 陆晨瑞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
    金谷园阅读 5,451评论 0 3